取保候审人去自首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不影响案件侦查和审理的情况下,对于涉嫌犯罪的嫌疑人或被告人给予一定的自由,并且要求其遵守有关规定,按时到案,不得离开指定的范围。取保候审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既包括犯罪嫌疑人也包括已经被起诉的被告人。
什么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下列情形:
1.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符合下列任何一项情形的,可以取保候审:
(1)系轻微刑事案件嫌疑人;
(2)确有固定居所和职业,其社会关系、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等为可以按时到案提供保证;
(3)被拘捕后经审讯属于无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的;
(4)案件的实体或程序问题已经经过取保候审审查后,不需要羁押的。
2.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应当符合下列情形:
(1)系轻微刑事案件被告人;
(2)有固定居所和职业,其社会关系、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等为可以按时到案提供保证;
(3)不属于法律规定的须羁押的被告人;
(4)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不得取保候审的被告人。
什么是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公安机关或法院对自己实施的犯罪事实如实供认,表示自己愿意认罪、悔罪并积极赔偿损失,以争取法律宽大处理的行为。
取保候审人选择自首有哪些好处?
对于取保候审的人来说,选择自首有以下几个好处:
1.有可能使自己获得宽大处理。自首表明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对于判决的结果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
2.对于取保候审人来说,协助司法机关调查是必须履行的义务,选择自首可以表明自己的合作态度,对于案件的审理可能会有帮助。
3.自首可以帮助取保候审人减轻案件的后果,例如减轻刑罚或减轻经济赔偿的数额。
自首能够保证取保候审人不会面临羁押吗?
自首并不意味着取保候审人可以免于羁押,因为羁押和取保候审并没有必然联系。只有在取保候审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保释。即使选择了自首,但是如果取保候审人不符合要求,仍然需要羁押。
自首会对判决产生影响吗?
自首本身不是可以对判决产生绝对影响的因素。对于自首,法院会因素多方面考虑,包括犯罪的事实、性质和对社会的危害度等,从而做出相应的判决。
自首有哪些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一般来讲,自首本身会从轻或者减轻刑罚,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会完全不受惩罚:
1.自首可以作为较为有利的坦白情节,减少相应罪名的事实成分,减轻相应的刑罚;
2.自首可以代表一种悔罪态度,有可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从而有助于取得宽大处理;
3.自首也可以帮助取得假释或者减刑等证据,从而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具有积极作用。
如何去自首?
如果您决定自首,建议您按照以下步骤去实施:
1.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如实供述全部违法事实;
2.如果因违法而受伤害或者为他人受伤害,可以在供述违法事实时或之后积极赔偿损失或回复原状;
3.如实供述违法事实,配合调查取证,积极悔罪,哪怕是之前隐瞒的事实也应该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
什么情况下不能自首?
不能自首的主要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1.犯罪人已经被抓获或者被逮捕;
2.事发现场指认后,公安机关尚未查出其身份;
3.未实施犯罪而不可避免地被指认为犯罪人的情况;
4.藏匿中逃亡的情况。
结论
自首可以帮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减轻刑罚,甚至可能取得宽大处理。但是自首并不保证取保候审人不会被羁押,自首本身也不是可以对判决产生绝对影响的因素。如果您决定自首,应当在保留自身权利的情况下,如实供述违法事实,配合调查取证,积极悔罪,并且应当及早聘请律师协助您的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