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预审期间取保候审
预审期间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结束以后,但还未进入审判程序之前,犯罪嫌疑人通过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被法院允许回家等待审判程序的一种保释方式。
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
一般来说,取保候审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犯罪嫌疑人系非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或轻度刑事犯罪;
犯罪嫌疑人系首次犯罪或从未被判刑;
犯罪嫌疑人确有正当职业或固定收入,并有家庭住址和社会关系等固定联系;
犯罪嫌疑人已如实说明全部违法犯罪事实,如有可能,提供证据协助侦查、起诉和审判。
取保候审需要缴纳的保证金金额
缴纳的保证金金额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犯罪行为的性质、影响和社会危害程度、逃避侦查等因素,由法院在规定的幅度内决定。
取保候审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禁止出境;
不得接触与案件有关的证人和其他涉案人员;
每月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地点进行必要的报到;
不得从事与案件有关的活动。
预审期间的限制
在预审期间,一般来说,公安机关有权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以下措施:
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限制其出境;
对其嫌疑人的财产进行冻结、查封或者扣押;
对其亲属、雇主、朋友等进行询问、调查等。
预审期间的特殊规定
在以下情况下,预审期间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案件复杂,需要进一步审查;
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据需要进一步审查、鉴定;
检察机关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司法鉴定、精神鉴定等;
涉及其它国家、地区转递的案件。
预审期间取保候审的优点
预审期间取保候审虽然被诟病为是用钱权益买来的,但是也有其优点,如:
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回归社会,照顾家庭和工作;
有利于缓解监狱拥挤的现状;
有利于改善政府的人权形象。
预审期间取保候审的缺点
然而,预审期间取保候审也存在诸多缺点,如:
减轻了犯罪嫌疑人的惩罚,降低了对其表示不合法行为的警示作用;
存在贪污受贿、攫取不义之财等问题;
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以此为机会,继续从事其作案活动,从而加剧社会危害。
结论
总的来说,预审期间取保候审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需要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严密的监管机制、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下,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同时,还需要国家加强对法律规定的完善和修订,以消除取保候审的不公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