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劳动仲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退休后领取更高的退休金,然而,部分企业不愿提供更高的退休金或者存在提供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劳动仲裁就是一个解决的途径。本文将介绍退休劳动仲裁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退休劳动仲裁
退休劳动仲裁是指退休人员因领取退休金、劳动补偿金等问题,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一种法律程序。
二、适用对象
辞退或任用人员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达到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但企业未按规定支付退休金的工人、农民工和城市居民,都可以通过退休劳动仲裁途径解决问题。
三、退休金计算方式
退休金计算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属于正常劳动关系的企、事业单位,退休金可以按照月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九十来计算;
按照国家规定并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人员,在其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来计算;
从事轻工业、纺织业、服务行业和其他一些职业的劳动者,退休标准按月工资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九十来计算。但每人月退休金的最高限额不超过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四、仲裁机构
劳动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的,处理各种由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引起的劳动争议的特殊机构。街道劳动保障所可代为受理。
五、劳动仲裁申请
通过书面形式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书应当说明仲裁请求及其事实理由,并由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名或盖章。申请人将申请书交送到劳动仲裁机构后,工作人员接诉后,将仲裁申请书送至被申请人。
六、仲裁判决
经过调解无法解决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将作出仲裁裁决,如对双方仍有异议,可以采取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司法救济。仲裁裁决确定后,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要求被申请人履行义务或享受权利的依据。
七、申请仲裁的时间
劳动者发生争议后,一般应在发生争议后60日内提出仲裁申请。如果超过了60日,则有可能被认为是过期申请,无法处理。
八、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劳动纠纷解决过程中,需要注意提交相关证据。证据包括书面材料、合同、薪资、担保单等。证据不充分可能会影响仲裁结果。此外,相关申请人需要严格控制诉讼成本指出,对于无法在其预算范围内得到解决的争议,可以考虑转向司法途径。
观点:劳动仲裁是解决退休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但需要注意证据提交和花费的时间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