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

什么是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

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触犯法律而获得的非法所得被其本人或他人隐瞒或转移,从而使得取保候审成为了可能。这种行为属于干扰司法活动的行为,会对司法公正造成不良影响。

隐瞒犯罪所得的种类

隐瞒犯罪所得包括犯罪所得本身、非法财产及其产生的利益、相关凭证或文件等。其中,犯罪所得是指在犯罪中直接获得或通过犯罪活动中非法暴利直接获得的财产。非法财产是指在非法活动中获得、生产、加工、贩卖等方式得到的财产。

取保候审的程序

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各种原因需要取保候审,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申请,经法院确认后方可获得取保候审资格。而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则需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申请取保候审时主动将所得或相关财物如实申报并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扣。

可能带来的后果

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的行为不仅会对司法公正造成影响,还会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带来不良后果。如果在程序中被发现隐瞒犯罪所得,相关机关将会采取惩罚措施,严重者甚至会被取消取保候审资格,直接被拘留。

建议

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

面对现实的压力,一些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想通过隐瞒犯罪所得来获得取保候审资格。但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会打乱司法公正,最终会带来更多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当遵守法律,不抱侥幸心理,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相关法律条款

在我国刑法中,关于隐瞒犯罪所得的相关法律条款有:

第一百三十二条:犯罪分子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缴其犯罪所得,或者责令其支付非法所得的所得倍数罚金:

(一)对于重大贪污贿赂罪、重大毒品犯罪罪、重大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重大金融诈骗罪、重大环境污染罪等犯罪案件,犯罪分子不如实供述其所得财物或非法所得,或者隐瞒、转移其财物或非法所得的;

(二)犯罪分子的财物来源不明显,且犯罪分子无法说明合法来源的;

(三)犯罪分子的财物与其合法收入明显不相符的。

案例分析

2019年,江苏某企业负责人小张因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司资产540万元,案件被公安机关查明后,小张主动将部分赃款藏在家中。在公安机关进行调查的同时,小张的辩护律师也利用取保候审为由要求将小张释放。但在法官要求小张说明全部犯罪所得情况时,小张仅交代了部分赃款,仍有160万元犯罪所得未交待。最终,小张的取保候审申请被法院驳回。

结语

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对司法公正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隐瞒犯罪所得的后果也会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在刑事诉讼中,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如实申报犯罪所得,维护司法公正。

遵守法律,如实申报犯罪所得,维护司法公正!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隐瞒犯罪所得取保候审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