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对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根据保证人的承诺和财产保全措施,将其释放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待审查起诉或者审判。
什么是拘留?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依法限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对其进行传讯、调查取证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和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取保候审和拘留在人身自由上都有限制,但二者之间区别很大。首先,被取保候审的人不需要关押在看守所,而是可以回到家中或指定居所等待审查起诉或审判;其次,取保候审通常需要保证人提供担保,并会进行一定的财产保全,而拘留则没有这些条件。此外,取保候审的期限比拘留短。
何时采取取保候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
未不履行到案通知、传票或者决定制止其犯罪活动的人;
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监视、逮捕和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监视、逮捕、拘留期间作出停止犯罪活动并认罪悔罪等行为;
被依法取得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其保证人为其提供保证,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财产保全。
何时采取拘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采取拘留的情形包括: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正在从事犯罪活动或者有逃匿、毁灭证据、伤害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并且可以逃避追究刑事责任;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审查起诉、审理期间作出逃避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拘留和取保候审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被采取取保候审的人员,其犯罪嫌疑或者罪名加重,需要采取拘留的强制措施时,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如果被采取拘留的人员,其犯罪嫌疑或者罪名变轻或者可以取保候审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
怎样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要进行取保候审,必须在司法机关指定的时间内,到公安局(分局、派出所)、检察院或法院的指定部门办理取保候审手续。提出请求时,必须提供个人身份证件、住址、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并提供担保人的身份证明和相关证明文件,同时应先交清保证金和其他要求的财产保全。接着,公安、检察机关或法院审查确认后,才可使人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
采取拘留后会发生什么?
被采取拘留措施的人员,必须到指定场所的看守所接受监管。此时,公安机关将对其进行讯问、调查等侦查活动,同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待侦查活动结束后,公安机关会将调查结果向检察机关移送,检察机关经审查后,决定是否起诉,如果起诉,案件将进入审判程序。
什么时候需要律师?
在进行取保候审或拘留措施时,被行政机关依法限制了人身自由并接受审查、调查、起诉等强制措施。此时,如果被采取措施的人员不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显然会对案件的进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公正、合法处理。
观点
在执行强制措施时,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合理、严格执法,保障被限制人的基本人权和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