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介绍
青岛市XX公司是一家知名跨国企业,在国内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该公司在青岛市招募人力资源一枚,其工作职责包括招募、培训、考核、离职等方面的工作。招聘时该公司承诺该职位为长期稳定工作,但最近该公司要求该职位工作人员成为非全职员工。
2. 什么是非全职员工?
非全职员工是指每周工作时间低于正常工时的员工,通常以小时计酬。他们不享受全职员工的福利,如医疗保险、年金和增值税。
3. 微信群发了辞退通知
该公司最近通过微信群发辞退通知,称工作人员需签订新合同,从全职员工转变为非全职员工,否则将被解除劳动关系。工作人员对此感到不满和委屈,认为自己被变相辞退了。
4. 非全职员工是否合法?
在中国,非全职员工是合法的,但遵守一定的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雇主应为所有的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分全职雇员和非全职雇员。如果公司将非全职员工视为兼职工作者,则有必要与兼职工作者签订工作合同。否则,公司不能将任何劳动合同视为未签订,并不能仅以微信等方式解除劳动关系。
5.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工作人员不同意变化的劳动关系,则有必要向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请仲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应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公司侵犯劳动者的权益,则必须及时寻找相应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 仲裁的程序和结果
一旦申请仲裁,事实调查和证据是最重要的。如果工作人员能够证明自己是全职员工,公司变相辞退他们,可以通过仲裁机构维护合法权益。如果结果是工作人员赢得了诉讼,那么公司就有责任支付赔偿金,并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如果公司输了第一次,但继续上诉,工作人员依然可以向法院起诉,并在多次上诉之后获得胜利。整个过程是合法的,可以在法律框架内顺利进行。
7. 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
当雇主提出变更劳动关系的时候,志愿者应该及时联系雇主并要求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以确保自己拥有正式工作职位。同时,如果雇主变相辞退志愿者,志愿者应该尽快申请仲裁。志愿者如果在申请仲裁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应该尽快咨询法律专家,以便迅速取得帮助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8. 观点
变相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是不允许的,任何雇主都不能藐视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志愿者应该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找法律专家的帮助,并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打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