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拖延的现象及原因
在很多劳动纠纷案件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仲裁拖延。也就是说,双方在仲裁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原因而拖延仲裁的时间。仲裁拖延可能会导致案件好几年都没有结果,甚至有些案件可能不了了之。
那么,仲裁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可能的原因:
一方当事人不配合,需要时间去协调。
不少民营企业在法律意识上较为模糊,所以他们面对仲裁时也不是那么积极,很多时候还会在处理时拖延。
另一方当事人故意拖延以达到其他目的。
仲裁机构自己也有可能因太忙或其他原因拖延。
由于仲裁拖延造成的影响
仲裁拖延对当事人来说会造成很多影响:
法律纠纷的双方都非常焦虑和疲惫,尤其是那些长期相处的双方。
案件获得调解或处理的时间被大大延长,太长的时间可能会使索赔方失去耐心,或因资金等原因而不得不放弃索赔,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结果。
拖延处理时间,还可能会使判决难以得出,那么,这些案件的处理将进一步延长。这个周期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这种未确定的法律形势会对其日常经营产生巨大负担,有可能造成生产停顿、财务上的损失等等。
如何避免仲裁拖延
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仲裁拖延的情况:
争议案件最好尽早解决,协调得当后,就应该尽快建立会谈机制,两个当事方就需要快速解决任何争议了。
提出仲裁申请后,双方须按规定的时间表认真履行仲裁程序,配合仲裁机构的工作。
当你感到仲裁过程中有任何困难或拖延时,应立即与仲裁机构联系,多沟通。
在整个仲裁程序中,各参与方应保持高度的快速、公正和透明,这样才能够加快争议的解决进程。
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避免仲裁拖延的情况,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及时处理案件。私人之间的纠纷,最好先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如果通过沟通不能解决的话,再去劳动局办仲裁。如果办理的时间很长还迟迟没有结果,在保证是否拒绝仲裁的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走公诉。
总之,我们需要尽力避免仲裁拖延的情况,加快争议的解决进程。当双方不能自行解决争议时,应按照法律程序,通过仲裁机构或法院以增加处理的速度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