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暂时免于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在保证案件侦办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达到限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防止其逃避侦查、审判、执行的目的。
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
一般情况下,申请取保候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年满十六周岁;
有固定的居所或者住所;
可以提供担保;
不构成严重社会危害;
正在侦查或者审判阶段。
申请取保候审的程序
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亲属、律师、单位等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将申请转交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若检察机关同意,在24小时内将决定书送达法院,法院30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取保候审的担保方式
取保候审必须有一定的担保措施,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人担保:由符合条件的公民、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合法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提供保证金或担保书;
财产担保:可以抵押、质押或者提供保证金,与反映赔偿准备金有关;
监视居住:要求被监视居住人居住在规定的地区,每日签到、监控等方式进行监视。
取保候审的期限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会有时间限制,绝不是没有期限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取保候审中的限制和义务
受取保候审限制的被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承担以下6种义务:
准时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报到;
不得离开规定的居住地、区域或地域;
不得转移、变卖、毁损、隐匿财产;
不得知道其它被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案情,防止被串供、骗取证据;
不得恐吓、打击、贿赂与案件有关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诉讼参与人;
不得采取任何行动,干扰案件侦查、审判。
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措施以及各项规定;
听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的安排,如指定住址、报到时间等;
不要接触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及文物证据;
如有事情要外出,提前向公安机关报告;
在聘请律师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关规定,听从律师的建议,不进行干扰侦查、审判或逃跑的行为。
取保候审中的风险
取保候审仅仅是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一种限制性措施,并非法院的审判结果,风险仍然存在。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被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的限制条件,可能会被处罚,并且会对案件的审理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法院最终判定被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罪名成立,将会面临可能更为严厉的判决。
结论
取保候审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措施。在被决定取保候审期间,被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或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