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简称仲裁,是指由专门设立的仲裁机构或者经过授权的其他机构,按照法定程序,依据仲裁协议或者法律规定,对争议双方所提交的案件进行处理,作出裁决的一种非诉讼解决争议方式。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劳动仲裁具有程序简便、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可以避免因审判程序复杂而导致的纠纷解决周期漫长、成本高昂的问题。此外,劳动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受理条件包括:
必须是劳动争议;
争议当事人必须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
应当主张请求或提出抗辩来解决争议;
争议请求或抗辩不属于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不予受理的情形;
争议请求或抗辩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的范围;
争议已经经过调解仍未达成协议或者经调解仍存在争议的;
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提出仲裁请求的期限没有过。
劳动仲裁的流程
劳动仲裁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个步骤: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调解,调解不成进入仲裁程序;
仲裁庭组成合议庭,进行听证、调查等程序;
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
裁决生效执行。
劳动仲裁的几个注意事项
在进行劳动仲裁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律师可以陪同当事人进行仲裁申请和审理;
当事人可以自己填写仲裁申请书,并按要求连同相关证明材料一起递交仲裁委员会;
仲裁期限不超过60日历日,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仲裁委员会必须经过申请并获得当事人同意;
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后,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拒不执行或者逾期不执行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纠纷类型
劳动仲裁纠纷类型主要包括:
薪酬、福利、工资支付等经济纠纷;
劳动合同纠纷;
解除、终止等制度性纠纷;
工伤纠纷;
职务、职称、职业资格授予等纠纷;
其他劳动争议、劳动合同争议和薪资福利争议,如加班费、年休假等。
劳动仲裁与人民法院诉讼的对比
劳动仲裁同人民法院诉讼相比,具有程序简便、诉讼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但是,虽然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但是在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仲裁或者诉讼时,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结语
劳动仲裁是一种重要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在申请劳动仲裁前,需要仔细了解受理条件、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要点,并进行权衡和选择。如果您遇到劳动纠纷问题,建议及时寻求法律援助或法律服务机构的帮助。
注:本文所述仅为一般性解释,不构成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遇到具体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仲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