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儿童急救措施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交通事故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更易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若遇到交通事故伤害儿童,及时施救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交通事故儿童急救措施的一些知识点。
1. 知晓儿童急救常识
能否正确、及时处理伤势首先需要家长了解儿童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急救知识,提高预防意识和急救能力,增加应对突发事件的自信心。
2. 安全意识教育
家长要引导孩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平时要教育儿童不要在车辆占道停靠的地方玩耍、观看、拍照等,遇到斑马线要牵手过马路,不要与他人嬉闹、追逐翻跟头。
3. 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车祸发生时,如果有可能就地保护受伤儿童,将儿童移至安全地带,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伤者身份、伤势及地址等信息。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掌握儿童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4. 妥善处理子女伤口
在急救人员未到达之前,家长可以尽可能地减轻受伤儿童的痛苦。比如,处理小伤口要用蒸馏水、碘酒等做好局部消毒工作;折断骨头的不可以移动,必须保持休息;在出血的情况下可以用纱布或者毛巾进行包扎,起到止血的作用。
5. 注意判断头部和颈椎
交通事故中,儿童受伤后头部和颈椎的伤害风险较大。家长可以采取保护措施,如用靠枕或者垫子等抬高头部,以无活动方式维持颈椎的姿势,及时向医生反映头晕、头痛等症状。
6. 防止创伤性休克
交通事故中造成创伤性休克的可能性大。创伤性休克是因为大量失血和组织缺氧引起的。家长应该给小孩提供足够的温水,让小孩喝,调节小孩体温。
7. 安静的环境
儿童刚经历了意外事故,心理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了恐惧,有些害怕复查,家长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宝宝明白这个过程的必要性;也要在儿童受伤后创造一个安静、稳定和放松的环境。避免外界刺激和干扰。
8. 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儿童受伤后,极有可能引起内心的恐慌、烦躁甚至抑郁情绪,更易产生畏惧和回避,家长应尽早发现和处理,如出现焦虑、情绪低落、失眠等状况,可先进行安抚,心理咨询等辅导方式。
观点:救护在第一时间很有必要。平时,我们应该注重交通安全教育,让孩子具备基本自救能力,并随时关注路况,拉近与儿童的距离,规劝儿童不要玩耍,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应具备一些基本急救知识,遇突发事件能迅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