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涉嫌犯罪的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限制自由措施,但不需要羁押在看守所或拘留所中。取保候审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外就医,一种是不保外就医。
取保候审的手续和条件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手续包括:申请、审查、决定、监督。取保候审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固定住所或者工作单位,可以保证到案接受调查和审判;第二,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不太严重,社会危害程度较低;第三,对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限制自由措施不会影响调查、审判。
取保候审的期限是多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申请公安机关或检察院的批准。
如果口供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或被告人撤回,能否撤销取保候审?
如果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在自愿撤回口供的情况下,取保候审不一定会被撤销。但如果涉及到口供作伪等其他严重情形,一般会被撤销。
如果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再次犯罪会怎样?
如果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再次犯罪,取保候审会被撤销,并且有可能被重新刑事拘留。同时,再次犯罪也会加重原先犯罪的处罚。
取保候审和刑事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取保候审是一种轻便措施,不需要把被控制的人关押在看守所或拘留所中;而刑事拘留则是一种强制措施,需要把涉案的人拘留在特定的场所内。
是否每个案件都适用取保候审?
不是每个案件都适用取保候审。如果在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认为涉嫌犯罪人员的行为比较严重或者可能潜逃,就不适用取保候审、而应该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
什么情况下会批捕?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嫌疑人或被告人涉嫌犯罪行为非常严重,就会向法院申请批准逮捕。如果法院同意逮捕,被逮捕的人将被关押在拘留所中。
如果取保候审不够批捕会怎样?
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侦查完毕后,检察院认为有必要对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而取保候审的措施又不足以保证案件调查和审判,那么就需要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和释放之间有什么关系?
取保候审和释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取保候审是限制自由措施,而释放则是完全解除限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适用取保候审后,如果案件被判决无罪,被告人就会被释放。
对于有关取保候审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取保候审是一种轻便的措施,能够限制涉嫌犯罪人员的自由,同时也能保障被控制人的基本权利。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用取保候审,以达到既保证案件调查和审判的需要,又尽可能地尊重公民的人身自由。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该依法严格适用取保候审措施,维护司法公正,打击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