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满了会怎样?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关系及相关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签订的期限不得超过3年。那么,当劳动合同到期后会发生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1. 协商续签劳动合同
当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续签劳动合同,双方可以就原合同内容、工资待遇等进行谈判,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合同,达成新的协议。
2. 若双方未作出协商
如果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未作出续签的协商,则默认该雇员自动离职,企业也不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等福利费用。故劳动者应在合同到期之前与企业沟通有关合同是否续签的问题,不能等合同到期后才进行协商。
3. 若企业未与员工协商但要求员工继续工作
企业有时候会因为招人成本过高或其他原因,未来无计划继续续签合同,但可能会要求员工在劳动合同到期后继续在企业工作。此种情况下,员工需要及时记录和保存证据,如邮件、工作短信等,防止到时候企业不承认和拖欠工资等问题发生。
4. 提前终止劳动合同
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应当要支付违约金。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则须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5. 辞退违约金问题
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时,如属于企业经营需要,需支付辞退违约金,违约金一般是根据劳动者月薪的N倍来计算的。当然,如果辞退是因为员工自身原因造成的,企业通常不需要支付违约金。
6. 工伤赔偿问题
当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员工在离职前发生工伤事故,则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负责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因此,企业需要在员工离职之前与其协商赔偿事宜。
7. 离婚官司问题
如果员工与配偶在工作期间出现离婚官司等纠纷,企业需要最终确认员工的民事行为是否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如员工存在不良记录或纠纷,企业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合同的事项处理。
8. 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国家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员工离职之前,企业有必要对员工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9. 醉驾与刑事案件问题
如员工在工作期间因酒后驾车等原因受到刑事处罚,企业有权在相应的法律框架下自行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如有必要,企业可以终止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合同等管理措施。
10. 取保候审问题
如果员工因违法行为被警方取保候审,企业应该要求员工交代相关事宜,并密切关注警方的进展情况,如有必要则及时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以免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结语:合同满了不代表工作就结束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进行协商,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终止合同。劳动者应提前与企业沟通,省去不必要的麻烦。企业在合同期到期前能否与员工商量与员工解除密切相关,应保持公正,维护好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