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仲裁周——解决劳动纠纷的新方式
一、仲裁周介绍
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发起了首届“仲裁周”活动,旨在推进我国仲裁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对仲裁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该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司法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有益于加强劳动纠纷的预防和调解。
二、仲裁周的意义
仲裁周的举办有助于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和整合仲裁资源,全面推进仲裁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对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三、仲裁周有哪些重要活动
本次仲裁周主要包括:举办国际、国内仲裁论坛;组织仲裁机构参展;派遣仲裁专家团到在建项目现场开展咨询和调解服务;开展专项宣传活动,让大众了解仲裁制度和仲裁工作;组织法院、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与企业、职工、农民工等团体,举办对接交流活动等。
四、为什么劳动纠纷增多?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社会变得更加繁荣,不仅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企业运营环境变得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纠纷的增加也不足为奇。此外,有些企业由于忽视用工合法性、法律法规的制约,经营风险逐渐上升,纠纷也越来越多。
五、如何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
为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企业应加强管理,充分落实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加强自我约束,树立企业形象;同时加强就业培训和劳动保护等综合性工作。
六、听证是什么?
听证是仲裁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按照法律规定,由仲裁庭组织,由仲裁庭承担分析案件、听取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意见、证据和质证等主要职责。合理开展听证程序,有利于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和法律情况,维护仲裁公正,平息当事人情绪,增强公信力。
七、采用仲裁解决劳动纠纷的优势
相较于法院诉讼程序,仲裁程序有许多优势。首先是诉讼费用,仲裁程序相对于法院诉讼程序节省了一定的诉讼费用;其次是针对性强,仲裁庭可以根据案件自由设定程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再次是时效性好,仲裁程序较之法院诉讼程序更加迅速。
八、仲裁程序的经典案例
一些案例成为了仲裁制度的新亮点。比如,北京瑞禾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市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的一起劳动仲裁案件,是一例涉及图像分辨率争议的著名案例。在该案中,仲裁庭通过专业技术鉴定,认定申请人对争议一方提供的证据存在漏洞,判决一审被申请人胜诉。
九、仲裁周的实际效果
经过仲裁周的举办,人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参与法律服务的热情也逐渐提高。相关工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通过协调与会期间发现的问题,加强各方面之间的联系,提高仲裁工作的质量,为稳定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十、结语
作为一项法律服务活动,“仲裁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未来,我们期待能够进一步推进仲裁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专业、公正的司法服务。最终实现人民真正的普法和全民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