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公诉取保候审
在刑事审判中,凡是涉及逮捕、羁押、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都属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关键环节。而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并不是很清楚这些措施的具体适用范围和执行条件。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刑事公诉取保候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侦查机关审查此案过程中,因案情轻微,可以不采取逮捕、拘留强制措施,但为了确保涉案人员不逃跑或继续犯罪,需要提供担保或者定期到案。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需签署《取保候审书》,并按期到达法院或公安机关等单位。
二、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在侦查活动或审查起诉前,当事人或者被害人提供担保,可以取保候审。”被告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如案情轻微、社会关系良好、无重大前科等。
三、案例分析:大V博主案
2018年9月,一则自媒体人“大V”伪造新闻案引发轩然大波。当时,他被依法刑事拘留,随后又被依法取保候审。该案引发公众对取保候审制度和程序的广泛关注。
四、如何取保候审?
被告人或被害人提供担保是取保候审的必要条件之一。担保人一般应当具备法定年龄,有固定住所和稳定工作,经济状况能够支付担保金额等。如果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而无法提供担保,也可以向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经济担保申请,由司法行政机关提供经济担保。
五、取保候审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按时到案,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有关规定。如果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书》规定,法院或检察院有权申请到案强制措施,甚至可以采取逮捕或者拘留措施。
六、取保候审与刑事判决的关系
取保候审与最后的刑事判决结果并无必然的联系。如果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能充分配合侦查机关调查,案情变得复杂,也有可能被改为逮捕措施,甚至被判刑。
七、结合司法实践的启示
在实际操作中,取保候审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取保候审申请的审批也逐步变得宽松。但是,取保候审虽然有利于被告人的社会调整和依法行为,但也需要被告人严格遵守规定,否则所受到的惩罚也相应地加重。
八、如何提高取保候审的成功率?
如果被告人想要顺利取保候审,首先需要向律师咨询,明确法律适用范围和自身情况是否符合适用条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担保人和担保额度。同时,被告人应全面配合侦查机关工作,积极地提供有关证据和证言,提高案件侦查的效率。
观点:取保候审虽然是刑事诉讼程序中重要的强制措施,但只有当案情无需逮捕、社会关系良好、无重大前科且能够符合担保条件的情况下,才应适用该措施。对于那些有重大前科、证据充分且可能会逃跑犯罪情节较重的被告人,不应减轻其责任,而是从严惩处,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