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谁去?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拘留后,如果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选择取保候审,即由有关机关或者其指定的监护人监管,不必羁押在看守所等监所,但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并配合检方的调查。那么,到底谁可以去取保候审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
小标题一:什么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
1、犯罪嫌疑人未满18周岁,但有监护人同意并提供保证金;
2、犯罪嫌疑人系精神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的,但住院期限不超过两个月,并有监护人提供保证金;
3、犯罪嫌疑人系患有疾病,需要特殊治疗,但治疗期限不超过三个月,并有监护人提供保证金;
4、犯罪嫌疑人系怀孕、哺乳或患有其他需要特殊照顾情况的妇女,并有社区矫正机构或户籍地公安机关签署的承诺书。
小标题二:保证金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对于可以取保候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应当提供保证金。这笔保证金的数额由案件所在地公安机关或者有关监狱根据案情和被监管人员的人身状况,酌情处理,但不得低于500元人民币。
小标题三:保证金何时退还?
如果取保候审期间监管人员受到丧失保持待审状态的保证金的威胁时,监管人员应将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视为逃逸,收回保证金,未到期的份额不予退还。如果被判无罪或者刑罚缓期执行,或者取保候审期间积极配合、认罪悔罪、有真诚悔改表现并取得宽大处理或减轻处罚的,保证金应予退还。
小标题四: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
被取保候审人员必须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相关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监管地点、不得扰乱社会秩序、不得妨害案件调查、不得接触证人、同案犯和受害人等。同时还须配合检察机关的调查工作,并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出示身份证件。
小标题五:取保候审可能会失败的情况
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拒不缴纳保证金或者提供虚假的担保;
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难以确认身份,无固定居住地,居住地在海外或者行踪不明;
3、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存在再次犯罪的危险,或者已经被判刑生效且没收财产仍不能赔偿被害人损失。
小标题六: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出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已被判刑或者正在侦查、审判期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罚款、没收财产的人员,不得出境。因此,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得出境。
小标题七:取保候审是否需要雇佣律师?
取保候审在法律程序上属于保险措施,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并不需要雇佣律师进行代理。不过,如果被取保候审人员有支出较大的财产或大量财物的情况,可能需要雇佣律师代表自己与检方协商取保条件等事宜。
小标题八:取保候审的流程
1、检察机关接到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后,通知监狱所在地公安机关或者社区矫正机构开始程序;
2、进行身份、籍贯、居住地等详细询问,按规定收取保证金;
3、监管机构根据案情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及时向检察机关报告取保候审情况。
小标题九:取保候审的作用和意义
1、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权利;
2、合理分担国家拘留资源,并减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高国家司法效率;
3、倡导人性化司法,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教育,促进其悔罪认罪,避免其再次犯罪。
小标题十:结论
取保候审是一个特殊的法律程序,适用于特定的案件和人群。取保候审既有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司法公正和高效。如今,随着法律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