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由 执行
取保候审(以下简称“取保”)是指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被侦查人,依法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而不必羁押的,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让其取得临时出狱的一种措施。取保让涉嫌犯罪的被侦查人在未经公安机关许可离开居住地区之前,暂时回到居住地区,继续居住和工作生活。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取保的相关情况。
一、取保的类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包括逮捕和拘留两种。逮捕和拘留都是羁押的一种形式,适用于一般的刑事案件。取保则是其中一种不羁押的强制措施,仅适用于个别刑事案件。按照执行的不同,取保分为两类:一种是经过公安机关直接取保,另一种是经法院批准后由执行,执行取保主要发生在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批准被侦查人取保侯审。
二、取保的申请条件
申请取保的被侦查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当事人需要有附有刑事责任的能力;二是当事人不逃避或者抗拒执行强制措施;三是取保后不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威胁;四是取保后不会干扰案件的侦查和定罪量刑工作。另外,当事人需要对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负责,且拥有固定的居住地。同时,当事人需要通过签订保证书,承诺不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三、申请取保的流程
被侦查人如需申请取保,需要在取保中心接受询问调查,同时需要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的申请,说明个人基本信息及家庭和职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公安机关对被告人提出的取保申请,进行审查,约见被申请人本人向其了解相关情况,并对被申请人的行为、人身安全、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批准被申请人取保。
四、取保期限
公安机关执行的取保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从取保时起算。如需要续期,需再次提出申请并通过公安机关的审批。在12个月期限内,被侦查人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有违法犯罪行为,并保持与公安机关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侦查。
五、取保期间的限制和管控
取保期间,公安机关对被侦查人实施日常管控,要求被侦查人按规定提供住宿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同时,公安机关会对被侦查人的住所进行检查,如有违法犯罪线索,将及时调查处理。
六、取保遇到的问题
在取保期间,被侦查人不得拒绝与公安机关的询问,否则可能会导致取保失效。对于一些无法履行保证书或出现其他突发情况的被侦查人,公安机关会根据情况对其进行撤销取保处理。此外,公安机关还会对取保的被侦查人进行日常检查,防止其再次逃避侦查。
七、取保的适用范围
取保只适用于某些犯罪案件,因为这些案件涉及的事实不太严重,社会影响较小,如果直接羁押对当事人本人及其家庭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取保的正常执行,也是国家依法治国的体现之一。
八、结语
总之,取保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被侦查人依法享有自由。在申请取保时,被侦查人需要明确自己的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主动提出申请。取保期间,被侦查人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待命,以保障案件的侦查和定罪量刑工作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