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司法机关采取保释措施,将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在不拘留或者在拘留期满后取保待决的一种措施。当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需要定期到公安机关登记报到,同时保证不逃匿,不犯罪,配合调查取证,同意接受罚款等 coercive measures。
可以取保候审的条件
只有刑事案件中被以“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的罪犯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才能取保候审:
没有前科或者有前科但不是暴力犯罪
对罪行供认不讳或者情节较轻
不会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
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的规定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定期到公安机关报到
不得离开经批准活动区域
不得串联唆使犯罪
不得破坏犯罪现场、证据、刑侦措施等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有哪些后果?
如果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规定,那么将会面临以下后果:
被撤销取保候审,重新被羁押(视情况可以加重羁押)
拒不到案,被强制执行拘留
被判处违反保释罪,处罚金或者有期徒刑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如果符合条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向运管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有:
身份证明
居民户口簿等证件
家庭住址证明
近期颜色照片
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时间
在刑事诉讼阶段,可以在逮捕和羁押期间向人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而在执行刑罚阶段,终审判决后或者停止执行刑罚决定后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标准化操作流程
为了规范取保候审的操作流程,司法机关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操作流程:
受理申请,检查证人证言和现场勘验笔录等
开展审查和调查,查明案情及嫌疑人基本情况
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对案情分析情况进行研究
审查并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
发放取保候审决定书
辅助管理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的潜在风险
尽管取保候审可以避免犯罪嫌疑人因被羁押导致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侵犯,但是这种措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犯罪嫌疑人违反了相关规定,再次犯罪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那么他们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甚至有可能重新被羁押。
结论
取保候审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司法保释措施,但是需要注意到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申请取保候审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合法申请条件,并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果违规,将会面临被撤销取保候审或者判刑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