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仲裁和解
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仲裁和解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双方达成和解后,一方不能随意违反和解协议。本文将介绍违反仲裁和解的相关法律规定、后果和处理方法。
仲裁和解协议的作用
仲裁和解协议是指双方在仲裁过程中经过协商达成的协议。一旦达成和解,双方应依照和解协议履行义务。
仲裁和解协议的作用在于结束纠纷,减少诉讼成本,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仲裁和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认真履行。
违反仲裁和解的后果
违反仲裁和解协议的后果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1. 被判定违约并承担违约责任。
2. 该违约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法院的判决结果,并可能导致违约方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
3. 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中,对于违反和解协议的一方,可能会被取消下一次仲裁机会。
4. 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
违反仲裁和解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违反了仲裁和解协议,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取消和解协议。
2. 寻求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帮助,要求对方履行和解协议。
3. 寻求法院的帮助,起诉维护自己的权利。
4. 向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投诉。
5. 次要措施为和解协议中约定的违约金。
6. 如需要,可以请律师代理处理。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仲裁和解协议经仲裁机构出具书面裁决后,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协议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结语
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仲裁和解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式,但是一旦达成和解协议,双方要认真履行。如果发现对方违反和解协议,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仲裁和解的目的在于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