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法取保候审规定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取保候审的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司法追究,并维护社会稳定。而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法也制定了多项取保候审规定,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法取保候审规定。
一、取保候审是什么?
取保候审,是指对被依法决定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强制遵守法律规定,在特定期限内予以监视、管理、保护、监督等方式,以确保犯罪嫌疑人到案应诉。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只能适用于特定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1.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能适用逮捕措施的;
2. 初次立案侦查的;
3. 有确实的居所,住址,工作单位或者学习单位,有可以保证到案受审的证据和材料,并且可以自行控制不逃避侦查的。
三、高法如何规定取保候审?
高法在2018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取保候审制度与人身自由保护措施衔接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取保候审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规定适用取保候审的标准和条件方面,高法明确规定了“罪行轻微,应当取保候审”的规定,并严格限制了适用逮捕措施的范围,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取保候审需要保证的条件
高法规定,决定取保候审的人民法院应当严格审查取保候审申请,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1.有确实的居所、联系方式和人员保证;
2.有稳定的工作、学习、生活来源,不情愿逃跑;
3.初次犯罪,经口头或书面承诺配合协助侦查机关调查;
4.确有悔过表现的;
5.身患重病,必须暂予监护的;
6.其他确保到案受审的措施不能发挥作用或者不必要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
五、取保候审期限规定
高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同时,如有需要,可以在决定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前对被取保候审人延长取保候审。
六、取保候审期间的限制
高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必须严格遵守下列限制:
1.不得变更住所和联系方式;
2.不得离开指定地点;
3.须每日到指定地点报到;
4.不得与案件有关的人员联系;
5.不得参与非法活动。
七、违反取保候审限制的后果
高法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违反上述限制的,应当依法撤销取保候审决定,释放被取保候审人并重新适用强制措施。同时,被取保候审人还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高法如何保障取保候审人的权益?
高法规定,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有权获得以下保障:
1.有权利就案件事实陈述、辩论以及申请取保候审,约见监护人;
2.有权利接见他人,以及接受媒体采访;
3.有权利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4.受到检查、搜查和调查取证的限制;
5.人、财产、通信自由受到保护。
九、总结
综上所述,高法的取保候审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司法制度环境。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需要进一步了解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观点:高法的取保候审规定可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