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的背景
劳动仲裁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通过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职工代表会议等组织进行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仲裁员进行书面仲裁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劳动争议的增加,劳动仲裁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劳动仲裁的作用
1. 解决劳动争议快速方便。劳动仲裁只需要提交书面证据,由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统一审理,对于劳动争议能够快速解决,提高了效率。
2. 省时省力。相对于诉讼程序,劳动仲裁程序简单,不需要雇佣律师等手续,不仅省去了时间,还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成本。
3. 锁定离职者。在离职者申请劳动仲裁之后,劳动仲裁会锁定员工的离职和薪资问题。在劳动仲裁期间,公司需要保留员工在职身份,避免担心员工闲扯引起事端,也能保证员工的稳定收入,是公司离职事项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 联系当地仲裁委员会。联系仲裁委员会并申请调解,填写申请表并准备好能证实争议发生的证据资料。
2. 仲裁委员会立案。仲裁委员会会受理申请案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决定是否立案。通常在立案后几天,仲裁委员会会派遣仲裁员展开调解,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参与仲裁。
3. 仲裁庭开始审理。如果仲裁委员会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也无法形成口头或书面的裁决意见,那么案件便进入到仲裁庭审理阶段。仲裁庭会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作出裁决。
劳动仲裁的限制
1. 管辖权仅限于部分法律事项。劳动仲裁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相关立法法规,只涉及到部分法律事项。
2. 无法强制执行。劳动仲裁机构虽然可以做出支配裁决,但是它的效力并没有司法裁定一样,如果被执行方拒绝履行,需要转向司法机构执行,这也是劳动仲裁的一个局限性。
3. 裁决一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执行。如果双方经劳动仲裁达成裁决意见,裁决一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执行,不能逾越法律的规定。
劳动仲裁的注意事项
1. 申请时间。劳动争议需要在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申请,否则将不予受理,这需要申请人留意申请的时间节点。
2. 注意格式和证据。书面仲裁需要注明具体的请求事项和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也需要提交能够证明争议发生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薪资支付证明、证人证言等。
3. 保护隐私。在提交证据资料时,不要透露个人身份信息和敏感信息,避免泄露个人隐私。
劳动仲裁和诉讼的区别
1. 程序不同。劳动仲裁只需要提交书面证据,由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统一审理;而诉讼程序必须要通过诉讼程序,需要双方律师进行辩护,时间和程序都较长。
2. 管辖权范围。劳动仲裁的管辖范围仅限于部分法律事项,而较为复杂的争议可能需要基于更多法律依据的诉讼程序。
3. 影响力不同。虽然劳动仲裁能够做出裁决,但是它的效力并没有司法裁定一样。如果被执行方拒绝履行,需要转向司法机构执行。
劳动仲裁案例
案例1:某公司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因为其认为公司在薪资问题上存在问题,要求劳动仲裁来进行公正的评判。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展开调查和仲裁。最终,仲裁委员会认定公司存在相关问题,并要求公司向员工进行赔偿。
案例2:某企业需要解雇一名员工,但是公司认为员工存在违约行为,应该付出一定的违约金。员工不认同公司的观点并要求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展开调查,并认为企业未能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员工违约金,应该给员工进行赔偿。
结语
总的来说,劳动仲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相较于诉讼程序,它具有速度快、程序简单、省时省力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劳动争议时选择了劳动仲裁。但由于其管辖权和执行力的局限性,也需要申请人在遇到争议时谨慎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