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2018取保候审

2018取保候审

如今,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使用率较高、且被公众广泛关注的一种强制措施。那么,在2018年的新形势下,取保候审都有哪些新变化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取保候审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取保候审,指对于刑事案件中已经审理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或被逮捕的人,向其发出取保候审决定,允许其在合法的保证人或担保人保证下可以暂时回家待审。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包括:触犯刑法的人员,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等。

2. 取保候审的基本程序

立案后,若公安机关认为涉案人员不应服征途,则应报请审查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同时审查机关应当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经过人身担保等方式保证被取保人出庭。其实,取保候审的具体程序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且难以统一,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案情、人员情况等进行灵活处理。

3. 取保候审需要办理的手续

被取保人需向审查机关提交身份证明、户口簿等个人身份证件,以及由保证人提供的保证书、担保书、身份证、户口簿等等。在出庭时,被取保人必须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并履行取保候审义务。同时,被取保人需要按照规定到告知书所指定的地点报到,且一定要按时到场报到,否则将会面临各种后果。

4. 取保候审应当符合的条件

2018取保候审

对于是否能够获准取保候审,它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逃避诉讼的情形;担保人、保证人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要求;涉及到国家安全、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等情况,则不保留取保候审的权利等等。

5. 保证人或担保人必须符合条件

保证人或担保人都是负有一定法律责任的人。因此,他们必须先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必须有固定居所,稳定收入和财产等等。此外,担保人或保证人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确保被取保人能够守法、按照规定回庭受审。

6. 取保前的准备工作

被取保人在取保前,应当先征求合法的保证人或担保人的同意,并对保证人或担保人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解和判断。此外,被取保人还需要准备好各种证件和资料,做好出庭前的准备工作。

7. 取保后需要遵守的规定

被取保人需要遵守多种规定,如不得出境,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正常的审讯程序等。被取保人还需要确保担保人或保证人对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对取保候审的权利义务进行充分的了解。

8. 取保期限和担保责任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在很多情况下,被取保人的取保期限只有一个月。而在交通事故等相关案件中,被告人的取保期限则为3个月。同时,保证人或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在被取保人逃逸、暴力抗拒、逃匿等情况下,则会面临变更的风险。

9. 取保期间需注意的问题

在取保的期间,被取保人需要保持稳定情况,不得参与任何非正常活动。除此之外,还要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做好证据材料收集与整理的工作。在取保期间,被取保人有义务积极配合法律程序,确保自己能够合法地取得较好的处理结果。

10.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2018年的新形势下,取保候审仍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常规措施。然而,被取保人、保证人以及担保人需要了解更为详尽的相关信息,并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和相关刑事诉讼,做到取保候审的合法、公正和负责任。(字数:995)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2018取保候审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