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某买房人与卖房人达成共识,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责任书和收据等相关文件。合同约定,房屋交付时间为2019年9月30日,房屋售价为300万元,买方交付10%的房款定金,据实际计算为30万元,应在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付清。
但是,买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定金的支付,卖方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合同中规定买方应承担100万元违约金。买方不服,向法院起诉。
买方的主张及原因
买方认为,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不仅显得不合理,而且超出了保障卖方权益所需要的范畴,因此应当减少或剔除。买方认为,自己没有缺乏根据,违约金也损害了买方的合法权益。
法院的裁决
法院首先认为,约定违约金的目的不仅是保障卖方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刺激,促进合同的履行。
其次,法院认为,根据买卖双方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不会使买方成为倾家荡产,因此不能减轻买方的违约责任。
最后,法院认为,定金支付截止日期已到,买方没有按期支付定金,属于违约行为。在此情况下,卖方有权依据协议要求承担违约金。
知识点解析
在买卖合同中,违约金的作用是什么?
违约金是对合同违约行为的一种赔偿,其作用既可以是对违约方产生经济上沉重的打击,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也可以是对正常履行合同的一种保障,以刺激合同履行。因此,违约金的数额应当综合考虑合同相关条款、实际情况,和违约方违约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相关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但约定的违约金过高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适当的减少。
案例启示
合同是双方平等自愿的协议,各有权益和义务,合同中的条款对各自的权利义务有约束力。而违约金作为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和合同的保障,其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对于买卖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双方都应当慎重考虑其合理性,确保合同履行的顺利实现。
应对策略
在签订合同前,买卖双方应该认真审核合同条款,审慎考虑各自的权益和义务,不要轻易约定过高或过于模糊的违约金。若因特殊原因需要约定较高的违约金,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向专业律师寻求意见和建议。如发生争议,应当及时与对方联系,并在保留自己权益的前提下尽力寻求协商解决,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权益保障
合同履行中,各方都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要求行事。在遇到合同争议时,应当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在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是双方共同遵守的文书,任何约定的条款都有法律效力。违约行为的发生将会影响到双方的利益和合同履行。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慎重考虑各种条款的约定,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合同履行共赢。
合同的约定都是有法律效力的,约定违约金也是如此。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慎重考虑,以保障各自的权益。如发生违约,应根据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