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被告人在刑事案件中被刑事拘留后,在不取得保释的情况下,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即取保候审期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案件办案机关协助调查。
取保候审的时间限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时间限制为不得超过12个月。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在3个月或6个月左右,案件会被移交到司法机关处理。而如果取保候审期满后,案情未查清,有必要继续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话,则需得到上级机关批准。
取保候审的条件
要取得取保候审,首先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没有逃跑、死亡、重病或者其他不适宜取保候审的情况。
2. 没有危害社会的重大危险,即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威胁。
3. 可以保证到案机关进行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对该人员所涉嫌的犯罪行为进行调查时,该人员可以积极协助配合。
取保候审和保释的区别
在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审和保释是两种不同的保障措施。相对于取保候审而言,保释是更加严格的措施,一般只有在被告人确实有证据证明无罪的情况下方可达成。
取保候审的申请方式
要想获得取保候审,一般需要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被告人本人主动前往案管单位(公安、检察、法院)申请,然后由案管单位进行审批。
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的规定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的人员需遵守以下几个规定:
1. 需要经常到案件办案机关协助调查。
2. 不得离开案管单位所在地。
3. 不得接触与案情有关的人员或者到有关地点活动。
取保候审期间出现问题怎么办?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及时上报案件办案机关,并且配合调查。如果被怀疑有逃亡等行为,还可能会被撤销取保候审措施。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就具体案件进行申辩吗?
在取保候审期间,涉案人员是可以为自己进行申辩的,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澄清、说明;如对案情中具体的疑点进行反驳等。
取保候审对于案件结局的影响
对于中国的刑事司法来说,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益,同时,也为案件调查和司法审判提供了便利。但是,对于具体的案件结局,取保候审和其他保障措施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