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经过审查逮捕后,经庭审发现该人不需要被羁押,但仍需要继续调查其犯罪行为时,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决定对其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年满十六岁;
有固定住所或者其他确保到庭受审的证据;
无法逃逸;
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不会破坏案件的调查和审判。
取保候审的方式有哪些?
取保候审有三种方式:1.交纳保证金;2.提供人保;3.监视居住。
如何交纳保证金?
交纳保证金是指被取保候审的人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履行法律程序的要求。被取保候审人可以交纳现金、有价证券、不动产、汽车等形式的保证金,具体数额由取保候审机关决定。
提供人保是指什么?
提供人保是指被取保候审的人请能够担保其确保到庭受审的人为其提供担保。提供人保的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年满18岁;
有固定住所或者其他确保到庭受审的证据;
无犯罪记录;
对被担保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负责。
监视居住是什么意思?
监视居住是指被取保候审人必须居住在一个被法院指定的地点,并且必须接受当前担任监视居住案件的公安机关指定的监视人员对其进行监视。监视居住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公安机关的规定,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居住地。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做什么?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以下要求:
不得离开市、县、区范围;
必须定期到公安机关和法院报到;
不得接受采访或者发表言论,不得扰乱社会秩序;
不得破坏证据或者相关财物;
必须保证配合公安机关和法院的工作。
取保候审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被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违反了前述的要求,那么取保候审机关有权收回其保释,并且重新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此外,如果被取保候审期间发生了案件中的重大新情况或者检察院对案件有重大新的指控,检察院可以申请撤销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结束后的后续程序是什么?
被取保候审结束后,检察机关将对案情进行审查,并对是否提起公诉作出决定。如果检察院决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被取保候审人可以申请撤销保释,退还保证金。否则,案件将正式进入审判程序。
观点
取保候审是一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起到一定保障作用的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也需要加强实施的监督和制约,以防止其被滥用或者过度使用,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