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取保候审政策
取保候审是中国的一种刑事诉讼保释制度,在刑事诉讼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对取保候审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以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介绍2020年取保候审政策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1. 取保候审是如何界定的?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程序过程中,因审查起诉后判决尚未作出的如不立即执行拘留、逮捕措施的被告人,在依法缴交担保金或者由有关机关或者第三人代为缴交担保金后,获得取保候审决定,释放到监护人或者指定居所待审的一种刑事诉讼保释制度。
2. 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被告人在依法控制下的自由,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取保候审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过度拘留、逮捕,提高司法公正性,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3. 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涉嫌犯罪的人,可以依法采取逮捕、拘留等强制措施。而要申请取保候审,被告人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未被判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
2)取保候审后不会潜逃或者妨碍诉讼;
3)有担保人或者保证金。
4. 担保人如何选择?
担保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担保人的合法身份证明及经济状况的评估,会影响到取保候审的申请效果。一般来说,担保人应该是如下人员中的一员:
1)未被判刑的公民;
2)员工、学生、军人、干部等公职人员;
3)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
5. 保证金的缴纳方式有哪些?
被告人在申请取保候审时,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目前保证金的缴纳方式主要有两种:
1)现金缴纳;
2)银行保函缴纳。
银行保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需要担保人的协助。不过,相对现金缴纳,银行保函缴纳的效率更加高效,更加方便。
6. 取保候审是否需要监管?
当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一旦发现被告人在逃跑、伤害证人、破坏证据等情况下,可以撤回取保候审。而被撤销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则需要重新执行拘捕措施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保证案件的正常进行。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被告人可以通过律师申请取保候审,需要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1)身份证明;
2)担保人身份证明及资产证明;
3)保证金缴纳证明;
4)律师授权委托书。
8. 申请取保候审需要注意什么?
在申请取保候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申请取保候审的时限;
2)申请取保候审的材料完整性和真实性;
3)担保人的身份和资产证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保证金的缴纳方式和数额是否符合规定。
观点:取保候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司法制度,对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积极推行取保候审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该制度的相关规定的加强和完善,提高司法公正公平,为被告人切实保障公正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