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劳动合同
在中国,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保护。北京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也毫不例外。2020年出台的《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就为北京市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本文将对该条例进行简要介绍。
工作合同的缔结
在中国,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入职一个月内向劳动者办理缴纳社会保险手续。双方的基本权益、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试用期、工作期限、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内容都需要在签订合同时予以明确。
合同期满的处理
当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不得以未经协商的形式解除劳动合同或逼迫劳动者辞职。劳动者继续履行原合同为前提,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进行重新签订合同的协商。如果达成协商一致,可以顺延合同期限或续签合同。如果未能达成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腾空位置。同时,如果劳动者在连续劳动期内达到《北京市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条件,可以申请失业保险金。
工伤和职业病的保障
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劳动者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损害,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协助劳动者接受伤害评估并及时安排治疗。如果因工伤导致劳动者暂时不能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待遇;如果因工伤导致劳动者身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其家属支付抚恤金和丧葬费等费用。
经济补偿的给付
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被辞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市规定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如果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或骨干职位岗位技能要求不符等原因被辞退,用人单位可以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争议的处理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劳动争议,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机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仲裁结果为终局性结果。当然,如果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也可以自行解决。
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劳动关系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备受关注。《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明确规定,劳动者创造的智力成果(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计算机软件等),属于用人单位依法享有专有权益的成果,但是要支付劳动者相应的报酬。
禁止性条款的限制
在劳动合同中,禁止性条款严重限制了劳动者的权利。《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协商一致,否则不得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禁止劳动者加入工会、离岗期间不得从事与职业有关的活动、不得追究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等条款。
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违反本市条例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因违反规定而被处罚的情况。
结语
《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的出台为北京市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如果出现任何劳动争议,劳动者要采取正确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本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院等机构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