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止 工伤
一、什么是劳动合同中止?
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劳动双方中的一方不再需要提供劳动或者双方都不再需要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合同双方可以解除原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中止方式有解除、终止、解除协议三种。
二、什么是工伤?
所谓工伤,是指在工作中因工受到的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引起的身体损害和功能障碍。
三、工伤的赔偿
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遭受了工伤,用人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合法的赔偿,赔偿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定期伤残补助金及供养亲属抚恤金等。
四、劳动合同成立后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万一在劳动合同已经成立之后出现了工伤事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支付医疗费、因工作不能从事工作的工资待遇和工伤津贴。当然,此时的工伤津贴水平并不受年限的限制。
五、劳动合同中止与工伤的关系?
如果劳动者因工伤等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则劳动合同自动中止。但是,对于劳动者补偿问题,用人单位仍然需要按照劳动合同、工伤保险等相关规定对劳动者进行赔偿。
六、劳动合同中止前必须进行的事项
如果用人单位需要终止合同,必须在通知劳动者前30日,向工会或者代表职工进行协商,并将协商结果告知劳动者。在协商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
七、工伤认定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应立即就医,并在痊愈后去人社部门办理工伤认定手续。工伤认定主要以医院的鉴定结果为主,如果用人单位对鉴定结果不满意,则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八、工伤赔偿与用人单位的责任
工伤赔偿责任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工人受到了伤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
九、劳动者的权利保护
劳动者享有辞退违约金、加班工资、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履行规定的赔偿义务,劳动者则有权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总结
劳动合同的中止与工伤认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较多,但是只要我们熟悉相关规定,理性对待劳动合同和工伤问题,就可以在发生问题时依法维权,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