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通过仲裁委员会来解决争议的方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双方可以选择劳动仲裁也可以诉诸法院。但是,劳动仲裁相比诉讼程序速度更快,费用更少,且程序更加简便。
劳动仲裁的流程
劳动仲裁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申请仲裁
申请人需要向当地所在地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说明争议的事实、理由,提供证据。
2.受理申请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一般会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将在3日内向申请人发送《仲裁受理通知书》。
3.调解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先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在调解中达成协议,则拟定调解书,双方在签署后生效,如不能达成协议,则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4.仲裁庭审
仲裁庭由主任一人和两名委员组成,主任必须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委员中至少有一名为工人代表。仲裁庭审理完毕后,作出仲裁裁决。
5.公证和执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申请强制执行前,当事人可以向公证处申请公证,将仲裁裁决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
劳动仲裁的优点
相较于诉讼,劳动仲裁有以下优点:
1.程序简单
劳动仲裁相比于诉讼程序更简单,申请人无需聘请律师,也不需要缴纳太多的费用。
2.速度快
相比于诉讼程序,劳动仲裁速度快,申请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3.结果明确
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可以在3个月之内出现,结果明确,令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能够知道自己的权益。
4.维护劳动者权益
仲裁庭中有工人代表,能够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仲裁的劣势
劳动仲裁也有劣势所在,以下是一些劣势:
1.裁决不能上诉
劳动仲裁的裁决是不能上诉的,不能再次进行申诉,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需要接受裁决结果。
2.裁决拘束力欠缺
有时候,被申请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申请人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只有人民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仲裁裁决没有直接的拘束力。
3.不适用于所有案件
有些劳动争议案件可能不适合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例如涉及到复杂知识产权、公司重组等问题。
结论
虽然劳动仲裁拥有方便快捷、程序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裁决不能上诉、裁决拘束力欠缺等劣势。因此,选择是否通过劳动仲裁方式解决劳动争议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