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调解仲裁法全文
劳动调解和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两种主要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本文主要介绍劳动仲裁方面的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进行劳动仲裁的事项包括: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事宜,集体合同与劳动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事宜,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事宜,与劳动争议有关的其他事项。
劳动仲裁的受理机构
劳动仲裁受理机构分为两级:一级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二级为人民法院。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工会、人事、经济、劳动保障、审计等部门,选派具有一定法律、业务知识的工作人员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是该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独立行使职权。劳动仲裁委员会分别设置秘书处,负责案件登记、调查、调解和仲裁工作。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
劳动仲裁的申请条件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人具有代表权,仲裁申请符合法定形式和期限。
劳动仲裁的申请时间和地点
劳动仲裁申请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的地点为劳动争议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劳动争议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地方。
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期限
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执行等环节。仲裁期限为90天。
– 仲裁庭由仲裁委员、人民陪审员(如需要)和书记员组成。
– 仲裁裁决前,仲裁庭可以采取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如果调解不成,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裁决的效力
劳动仲裁裁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文件;劳动仲裁裁决被视为人民法院的判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请求。
劳动仲裁的费用
劳动仲裁的费用由当事人自行承担,一般由仲裁申请人支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经济困难程度,适当减轻或者免除仲裁费用,但是未能证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应当支付规定的仲裁费用。
劳动仲裁的建议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仲裁结果只能解决具体争议,不能改变整个劳动关系的认定。如果争议过于复杂、影响范围过于广泛,建议当事人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
文章结论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仲裁过程中,法定程序和期限是关键。劳动仲裁裁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文件,双方应当遵守执行。在面对复杂的劳动争议时,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