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中,即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由公安机关根据相关程序发出的一种强制措施,是一种刑事保释方式之一,目的是保证被告人在接受审判前不逃跑,同时保证社会的安全。在取保候审中,被告人需遵守对其强制措施所确定的限制和规定,如限制出境、定期报到等。
什么是批捕?
在刑事诉讼中,批捕是检察机关根据相关证据,依法作出逮捕决定,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被批捕后,被告人将会被羁押在拘留所中,待法院审理后才能被释放。
批捕与取保候审的区别
批捕与取保候审的主要区别在于强制措施的程度。取保候审是一种相对轻微的强制措施,被告人可以暂时保持自由身,适当处理家庭和工作等生活事务。而批捕则是一种高强度的强制措施,被告人会被拘留在拘留所中,直到法院判决为止。
何时会被取保候审?
被告人被逮捕后,如果公安机关认为该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可以发出取保候审决定。满足以下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有可能被适用取保候审措施:
被告人主动认罪悔罪,具有一定的自首情节;
被告人有固定的住所、工作、联系人等社会关系;
被告人没有前科或前科较轻;
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严重犯罪。
何时会被批捕?
被告人如有以下情况之一,检察机关可以根据相关程序作出批捕决定:
涉嫌犯罪事实明确,相关证据充分;
被告人有销毁、伪造、隐匿证据等破坏自证行为;
被告人有潜逃或者可能潜逃的危险;
案件性质严重,社会危害性大,需强制措施加以限制。
取保候审和批捕有什么关系?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被逮捕后,公安机关有可能发出取保候审决定,也有可能将其移交给检察机关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一旦检察机关作出批捕决定,被告人之前的取保候审决定将被撤销。
如何选择取保候审和批捕?
对于一个案件来说,取保候审和批捕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背景、犯罪行为的性质、案件的证据情况等。通常情况下,对于轻微的犯罪行为或有一定自首情节的被告人,可以选择取保候审;对于涉嫌严重罪行或有逃跑、销毁证据等行为的被告人,通常需要批捕。
取保候审和批捕对被告人的影响
对于被告人来说,取保候审和批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其人身自由和生活。取保候审虽然保证被告人的相对自由,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和控制;而批捕则意味着被告人将被拘留在拘留所中,待判决后释放。因此,在刑事诉讼中,选择恰当的强制措施非常重要。
结论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和批捕是两种常用的强制措施。虽然取保候审和批捕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但是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在选择取保候审和批捕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案情来定夺,以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