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专权离婚主义?
专权离婚主义是指婚姻中一方通过利用或滥用一方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资源或权力,达到迫使另一方离婚的目的或最终获得离婚时更大的利益。
专权离婚主义行为有哪些?
专权离婚主义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迫、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对方同意离婚;
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或通过谎言、诈骗等手段获得对方离婚的同意;
利用比对方更高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来获利,其目的是占有更多的夫妻共同财产;
以子女作为要挟,使对方离婚。例如通过虐待或其他手段毁掉夫妻关系,使对方主动提出离婚。
专权离婚主义的危害
专权离婚主义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夫妻感情,还可能造成以下危害:
伤害受害方的尊严和自尊心;
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如自卑、痛苦等;
引起社会反感和谴责,损害个人形象;
导致经济纠纷,扰乱社会秩序。
专权离婚主义与法律的关系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应当自愿、协议。如果其中一方利用职务、财产、权力等特权,强迫、欺诈、胁迫、恐吓、虐待另一方,使对方同意离婚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认定其构成婚姻违约行为,赔偿因该行为造成的损失。
如何防范专权离婚主义?
防范专权离婚主义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婚姻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专权离婚主义的违法追究和打击力度;
重视家庭和谐建设,提倡家庭和睦、互相尊重的家庭价值观;
完善婚姻登记制度,切实保护双方的自愿、自由选择权。
调解在预防专权离婚主义中的作用
调解作为一种非司法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可通过调解员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调查研究、撰写调解意见书等形式,促进当事人和睦相处,达到预防专权离婚主义的目的。
专权离婚主义在离婚调解中的应对策略
离婚调解中,一方采取专权离婚主义的行为会给调解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针对此类情况,调解员应该正确处理,采取以下策略:
深入调查取证,了解各种证据,不轻易信口开河;
加强教育,帮助一方认识到行为的不当之处;
引导当事人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达成理性协议而非强迫性合同。
离婚调解失败后应该如何应对
离婚调解失败后,当事人可以选择再次调解,或者通过法律程序申请离婚。对于采取专权离婚主义的一方,可以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专权离婚主义是一种庸俗而不道德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而且损害了当事人的尊严和利益。我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消除这种陋习,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婚姻是两个人关系的延伸和升华,离婚则意味着关系的终结。在离婚过程中,各种借口与诱因层出不穷,希望当事人能够保持理性思考,科学决策,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