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取保候审的权利与注意事项
在刑事诉讼中,被羁押的公民具有取保候审的权利,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继续被羁押,待案件调查取证结束后在取保候审的条件下回家等待审判。本文将介绍全部取保候审的权利和注意事项。
一、权利基础:法律规定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对于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经侦查机关审查或者审查起诉机关的批准,可以对其适用取保候审措施”。可以看出,公民被羁押后具有取保候审的权利。
二、取保候审需要达到的条件
虽然有取保候审的权利,但是并不是被羁押的公民都可以享有这个权利。 根据刑诉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为:有固定的住所或者其他可以保证到案的方式;有不得离开居所的监视居住条件;有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所以,只有在具备上述条件时,被羁押的公民才有资格去申请取保候审。
三、取保候审的程序
1. 申请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必须到案件所在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取保候审的条件以及具体保证措施;
2. 具体负责处理的机关收到申请后必须依法在十日之内办理;
3. 有权机关应当在十日内审查申请,如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并通知保证人或者要求申请人交纳保证金;
4. 申请人交纳保证金或保证人经审查同意负责保证时,申请人可以离开原看守所。
四、取保候审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保证金问题:申请人需要交纳保证金,如果申请人败诉,保证金将被认定损坏国家利益并予以没收;
2. 保证人问题:保证人需提供诚信、收入稳定等证明材料,并有能力确保被取保人不再犯罪;
3. 风险控制问题:取保候审不代表被取保人真正无罪,需要切实了解所处的司法环境。申请人对案件可能产生的后果需要有充分的风险认知;
4. 面子问题:家里有人被抓,申请取保候审会受到社会压力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需要考虑身边的人是否支持等。
五、取保候审的权益
1. 被取保人无须再受到未经审判的羁押;
2. 被取保人可以回家等待审判;
3.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可以与社会保持良好关系,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六、常见的取保候审问题及解决办法
1. 申请取保候审条件不符合:需要符合诸如 “有固定住所”、“有可靠保证人”等条件时,申请人需要尽快将此问题解决掉;
2. 保证人经济状况不佳:如无法提供财产抵押或者合适的担保,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代担或者办法予以解决;
3. 被羁押人对取保候审担心:需要咨询律师,了解具体情况和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七、结论
总的来说,取保候审对被羁押的公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保障,法律保护了公民的权利,也让他们有机会去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摆脱羁押的困扰。但是,申请取保候审时也需要注意合理的风险控制和问题解决,提高成功申请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