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协商怎么进行?
在劳动关系中,很可能会发生纠纷。当劳动纠纷发生时,首先会想到的是协商解决,但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劳动仲裁。下面是关于劳动仲裁协商的一些相关知识。
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政府或民间组织通过调解等方式来解决劳动争议的过程。根据《劳动 dispute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采取协商优先、仲裁为主、诉讼补充的方式,通过劳动仲裁途径来解决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的种类有哪些?
劳动仲裁包括普通劳动仲裁、集体劳动仲裁、行业劳动仲裁、跨地域劳动仲裁。其中,普通劳动仲裁适用于一般的劳动纠纷;集体劳动仲裁适用于涉及集体性的劳动纠纷;行业劳动仲裁适用于行业范围内的劳动纠纷;跨地域劳动仲裁适用于地域跨度较大的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的流程是什么?
劳动仲裁流程包括立案、调解、仲裁公开听证、仲裁裁决。劳动仲裁申请人必须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劳动争议处理证据等,劳动仲裁机构会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如果受理,将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进入仲裁公开听证阶段,听证结束后,劳动仲裁机构会依据材料和听证结果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0日历日。
劳动仲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制。劳动仲裁法对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也做出了规定,一般劳动者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其次,在提交仲裁申请时,务必准备好所需材料,逐项登录。如果材料不齐或存在瑕疵,将会影响申请进程。最后,要注意申请人真实性和证据的真实性,一旦发现虚假证据,将会立案并依法惩处。
仲裁裁决可以上诉吗?
仲裁裁决作出后,如果任何一方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提交诉讼之前,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可以协商,争取达成和解。一旦达成和解,可以请求撤回诉讼或双方申请确认和解协议。
协商解决与劳动仲裁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优点是快速、高效,解决争议的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对于一些争议,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symmetric,谈判能力弱等问题,很难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此时选择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劳动仲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申请仲裁的过程较为繁琐,时间周期也较长。
结论
总的来说,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同时,协商也是解决部分争议的一种高效手段。当遇到劳动纠纷时,应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