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涉可以取保候审
近年来,被刑事拘留的情况逐渐增多,许多人对取保候审的概念也越来越关注。其实,在刑事诉讼中,只要符合一定条件,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被告人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本文将介绍五种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
一、案情轻微
案情轻微是指犯罪事实不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轻微刑事犯罪,可以不予逮捕,而是直接发出取保候审决定书。此时,当事人所提交的担保人是否足够、法定的财产担保形式是否合规等条件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对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年迈或有病情的人
对于年迈、有病情或患有严重疾病的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在此情况下,被告人可以提交相关医院开具的病历证明或其他医学鉴定证明,并提出符合法律规定的担保人。判决书生效前,对被告人的身体健康安全需要给予特别的保护。
三、犯罪嫌疑不大
在刑事侦查阶段,若犯罪嫌疑人在被依法传唤后,被确认不存在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此时,当事人所提交的担保人是否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形象等因素也会影响被告人的取保候审结果。
四、犯罪证据不确凿
对于犯罪证据不确凿的案件,当被告人因犯罪嫌疑被刑事拘留后,可以向有关机关申请取保候审。在此种情况下,被告人除了要提交合适的担保人之外,还需提供有利于自己的犯罪嫌疑不成立或犯罪证据不足的证据材料。
五、在司法程序中认罪态度好
即使在没有取保候审的基础上,被告人也可以通过在司法程序中积极认罪、主动揭发犯罪事实、积极赔偿、积极检举、有重要立功等方式,取得减轻刑事责任等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条件,包括取保候审都会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产生相应的减轻作用。
观点:虽然取保候审等刑事强制措施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但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同时也考虑了被告人的人权问题,尽量减轻被刑事诉讼侵害的程度,给予他们最大的法律保护。同时,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不作恶,避免落入刑事案件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