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仲裁协议
民事仲裁是指争议双方通过达成仲裁协议,由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相对于诉讼,它有节省时间、保护隐私、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将介绍民事仲裁协议。
1. 什么是民事仲裁协议
民事仲裁协议,通常称为仲裁条款,是指在合同或协议中关于因合同或协议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的约定。
2. 协议的要素
一个有效的民事仲裁协议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仲裁协议的签署方;
争议的约定事项;
适用的仲裁规则;
仲裁庭的组成方式;
仲裁庭的地点;
仲裁语言;
仲裁裁决的形式;
裁决的适用和执行。
3. 仲裁协议与法律
民事仲裁协议以合同形式出现,是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但是,仲裁协议的效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仲裁协议,法院有权根据当地法规判定其无效。
4. 仲裁机构的选择
当事人可以根据争议性质和当地情况选择适合的仲裁机构。在中国,常用的仲裁机构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
5. 仲裁费用
仲裁费用通常由双方共同承担。因为相对于诉讼费用,仲裁费用的负担要小很多,同时仲裁裁决效力于法律和当事人的约定,因此相对于诉讼存在更高的执行成败率。
6. 仲裁协议的优势
相对于诉讼,民事仲裁有以下优势:
节省时间;
保护隐私和商业机密;
成本低;
执行成败率高。
7. 如何达成仲裁协议
达成仲裁协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当事人协商并达成一致;
选择适当的仲裁机构;
签署仲裁协议。
8. 注意事项
在签署民事仲裁协议前,当事人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仲裁协议的约定应具体明确;
仲裁协议的效力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选择适当的仲裁机构,根据争议性质;
考虑仲裁费用。
9. 结论
民事仲裁协议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签署协议时,当事人应该充分考虑争议的性质和仲裁机构的选择。仲裁裁决具有高效、公正、便捷等优点,但仲裁协议的效力仍然受到法律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