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有关机关根据嫌疑人的出庭保证和一定的监管措施,暂时保外监视其活动的强制措施。通俗来讲,就是在犯罪嫌疑人还没有被正式判定罪名之前,暂时放出来,并且监控他们的行动。
取保候审的条件
当刑事案件尚未结束,需要对嫌疑人进行取保候审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犯罪嫌疑人年满十六周岁;
暂不适用逮捕;
犯罪嫌疑人有固定的住所或者工作单位;
犯罪嫌疑人有配合调查、审判的态度和行为;
犯罪嫌疑人没有对社会形成危害的可能;
保证案件处理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不会跑路或影响案件调查。
取保候审的程序
刑事案件中,当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有必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时,应由决定审查起诉的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决定,并通知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到指定的场所接受监督。
监管措施
取保候审是有监管措施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限制住所:被取保候审人员须在指定的住所或者住所的范围内居住,并须接受监管人员的日常监管;
限制出境:被取保候审人员不得出境,则需上交本人护照等,以免出境或藏匿;
限制联系:被取保候审人员不能接触受害人及亲属,不得离开指定的地区和就业单位等。
取保候审期限
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为几个月内,具体期限是由依法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决定的,但在案件审理结束前可以适当延长。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不再具备取保候审的条件时,就需要改变强制措施,可能要重新审查是否需要逮捕。
取保候审需要缴纳保证金吗?
对于免交保证金的情况,法律规定除瞒报身份、逃跑等情况之外均应免除交纳保证金的制度,即在取保候审过程中不需要缴纳保证金。
取保候审期间的限制和权利
被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也可以依法参加诉讼,讲清自己的情况。但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限制,不能随意离开住所或者规定区域,更不能参与非法活动,否则就会被吊销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的意义
取保候审是程序合法、具有强制性的强制措施,是在尚未判决之前,采取的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和合法权益的监管手段,也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法律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自由权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其他强制措施的优势
和逮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相比,取保候审本质上是一种宽严适度的措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它在起到监管的同时,又不致于过分侵犯个人的权利,既保障了案件处理的正常进行,又能够对被取保候审的人员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
如何解除取保候审?
一般情况下,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期间均能够积极地配合公安机关、检察院的工作,最终成功完成监管任务,取保候审解除。同时,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犯罪嫌疑人无法完成监管任务,依法将取保候审措施改为逮捕措施。
结语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案件办理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拥有着明确的条件和程序规定,并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在实际适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优点,对监管措施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取保候审的规范和公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