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工伤 仲裁流程

工伤仲裁流程的基本概念

工伤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工伤保险的计算、仲裁、裁决、评定等争议进行裁决的一种行政法律程序。

在工伤保险方面,仲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工伤保险方面发生的争议,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的纠纷方式。工伤仲裁委员会是一个协调和处理纠纷的机构。

提起工伤仲裁的条件

提起工伤仲裁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受到工伤事故的伤害并获得了劳动能力鉴定书或医疗鉴定书。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了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对工伤认定作出处理。

提起工伤仲裁的期限

工伤 仲裁流程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作出认定决定,劳动者在收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通知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要求工伤仲裁委员会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仲裁的申请程序

劳动者应当在向工伤仲裁委员会申请工伤仲裁前,先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工伤认定申请,并要求用人单位在15日内作出处理。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处理,劳动者可以向工伤仲裁委员会提出工伤仲裁申请。

工伤仲裁的程序

当劳动者向工伤仲裁委员会提交工伤仲裁申请后,工伤仲裁委员会会受理申请,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取证。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需要出示相应证明材料,以便工伤仲裁委员会做出判断。

工伤仲裁结果的执行

工伤仲裁委员会如果做出了工伤认定决定,用人单位需要承认决定并进行相应的赔偿或补偿,这是根据中国《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的。如果用人单位未执行仲裁决定,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强制执行。

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工伤仲裁是一种行政程序,而诉讼则是一种司法程序。工伤仲裁可以快速解决工伤纠纷,而且成本比较低;而诉讼离不开律师,费用相对较高,审理时间较长。

工伤仲裁的优点和缺点

工伤仲裁具有解决工伤纠纷的快捷性、经济性和比较公正的特点,但缺点是仲裁结果只有20日的期限内可以申请撤销或者复议。

工伤保险的基本知识

工伤保险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职工及其遭受工伤、职业病的亲属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弥补其因工作原因遭受的损失和伤害的一种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

工伤保险制度的赔偿标准,主要根据工伤程度和劳动功能减损程度等指标来确定。赔偿范围可以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三年内的误工补助金、职业病患者的生活护理费等。其中,伤残等级愈高,赔偿数量就愈大。

总结观点:在工伤纠纷中,提起工伤仲裁是一个快速、具有公正性和经济性的解决方式。但如果用人单位不承认仲裁结果,劳动者可以考虑向法院起诉以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工伤 仲裁流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