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犯罪现象也愈加猖獗。警方对于这类犯罪行为的打击也越来越强硬。在抓捕过程中,主犯有时会选择逃跑,导致案件无法依法逐步审理。那么,如果主犯在逃,是否可以取保候审呢?本文将给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被告人在侦查或审判阶段的出庭应诉和不逃跑。取保候审的主要方式是指定一名“监护人”,由监护人对被告人进行监管。
主犯在逃,是否可以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犯在逃情况下,是不予取保候审的。因为如果允许主犯取保候审,很容易造成案件无法顺利开庭审理,加大犯罪分子的作案难度和风险。
主要原因
主犯在逃不予取保候审的主要原因在于保障案件的公正性和程序正义,确保案件能够按照法定程序有序推进,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司法公信力。
那么主犯逃跑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主犯已经逃跑,警方将会对其进行通缉,通过配合全国公安组织的力量,联合追捕主犯,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的协调追踪手段,使其归案受审。
主犯遇害后的取保候审
如果主犯在逃跑中遭遇不幸,遇害身亡,其家属或律师等可以提出取保候审,但是需要提交相关证据和取保候审申请书,并经过司法机关批准,方可获得取保候审的权利。
共犯能否取保候审?
与主犯不同,如果是共犯,则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需要证明其没有逃跑、串供的嫌疑,并保证在侦查和审判期间能够愉快配合。
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区别
在治安案件中,即使嫌疑人逃跑,也可以考虑取保候审,但在刑事案件中,则不可取保候审。因为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司法责任的承担不同,并且治安案件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当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担保人,或者转变工作、住地等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但如果司法机关认为仍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则可以拒绝变更申请。
结论
综上所述,主犯在逃后不能取保候审,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案件的审判公正性和程序正义。而对于主犯遇害后,家属和律师可以提出申请,但需要提交证据和申请书。然后,共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需要在侦查和审判中积极配合。最后,我们应该保护司法机关的权威性,打击犯罪,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