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侦查机关依法传唤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愿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让监护人作出担保,以保证其按照有关规定按时到案件处理机关接受处理,并保证不再危害社会安全,由此获得的保释措施。
取保候审后需要交纳保证金吗?
一般情况下,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已经失去自由,需要交纳保证金以获得取保候审的条件。但是,对于其他情况如非法拘禁罪、寻衅滋事罪等相对轻微的刑事案件,根据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不交纳保证金而获得取保候审的条件。
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被侦查机关传唤后自愿提供住址、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等基本的个人信息。其次,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在处理期限内到案件处理机关接受调查、审查。最后,不出现严重危害社会安全行为的情形。
取保候审的期限是多久?
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且由案件处理机关指定接受调查、审查的时间和地点。在该期限内,被告人不能改变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什么情况下取保候审会被撤销?
当被告人逃跑、串供、再次犯罪等危害社会安全的情况发生时,庭审前、判决前以及执行期间可以撤销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后能不能离开所在地?
取保候审后,被告人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审查。但是,如果有必要离开所在地,可在事先告知案件处理机关的情况下提出申请,由案件处理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批准。
取保候审后是否需要配合调查?
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配合案件处理机关的调查,包括接受讯问、提供证据等。如被告人拒绝配合调查或提供虚假证言,可能面临被撤销取保候审、加重处罚等后果。
取保候审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包括合法申诉、请求法律援助等。同时应避免出现逃脱、涉嫌再犯罪、妨碍国家机关审查等情况,以免影响取保候审的效果。
结语
取保候审是在刑事案件中被家属和律师所倡导的一种被控犯罪人的最后救济,不仅仅有助于犯罪嫌疑人回到家庭和社会中去,同时也是法治体系中的一道重要保障。但是在取保候审的过程中,需要众多条件的满足,犯罪嫌疑人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出现影响取保候审效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