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案情轻微或者有悔罪表现,被法院考虑到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取保候审是指被刑事处罚强制措施的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照规定交纳押金或者提供担保后,可以回家等待审判的一种做法。
然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取保候审避免刑事追究、继续犯罪等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打击不法分子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些取保候审申请被法院驳回。
问题
在犯罪案件中,如果申请取保候审被法院驳回,被告人应该怎么办?
驳回的原因
驳回取保候审的原因包括但不仅限于:
案件涉及严重罪名,可能逃逸或者干扰证据;
被告人有继续犯罪的危险;
被告人有重大罪行未受到惩罚;
被告人可能在逃跑或者销毁证据;
被告人可能拒不接受调查、取保候审可能无法实施等情况。
驳回的后果
被告人在被判决之前可能需要先行羁押,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被告人无法及时参加工作、照顾家人等影响。
如何应对
如果取保候审申请被驳回,被告人应当积极协助调查机关调查,配合材料和证据,并通过律师提出上诉或者更改措施。
上诉的注意事项
上诉期一般为十日,被告人收到驳回决定书后需及时联系律师提出上诉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上诉时需要提供较为充分的供述和证据,以及较为合理的担保方式。
适用法规
适用于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例如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取保候审:(一)罪行严重,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二)再次犯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的;(三)有重大罪行未受惩罚,又有罪行嫌疑的;(四)拒不接受调查,取保候审可能无法实施的;(五)可能逃逸,或者干扰证据的;(六)重病无法开庭审理的。”
案例分析
近期,某城市某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没有提供合适的担保方式,法院驳回了其申请。事后,犯罪嫌疑人通过律师提出上诉,由于提供了合适的抗辩理由并且能够提供担保方式,最终法院改变了原先的保释决定。
总结
对于驳回取保候审的案件,被告人需要及时联系律师提起上诉,并提供充足的供述和证据,同时要合理选择担保方式,可以有望改变驳回决定。
争取取保候审,需要早联系律师。对于职业法律人而言,尽可能为当事人提供合理的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是其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