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仲裁
仲裁是一种非司法的争议解决方式,它通过独立第三方仲裁机构的调解作用,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端。与法律诉讼程序相比,仲裁程序更加高效、简便、经济,被许多企业和个人所青睐。本文将讨论仲裁与司法程序的区别、仲裁的主要优势、仲裁程序的主要内容、仲裁庭的设置、仲裁判决的效力、仲裁费用和仲裁的适用范围等问题。
仲裁与司法程序的区别
仲裁与司法程序最大的不同在于,仲裁是由私人机构进行调解,而司法程序是由法院审判。仲裁具有高效、简便、经济等优势,其费用是较为低廉的,并且仲裁机构的仲裁判决可以同时具有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的效力。此外,仲裁程序的结果是终局性的,双方当事人无法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
仲裁的主要优势
仲裁相比于诉讼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仲裁程序短小精悍,不需要像法庭审判那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其次,仲裁庭的判决可以解决诉讼程序无法解决的争议,例如,司法程序无法处理的商业秘密或是精细的商业争端。最后,仲裁庭的判决可以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同等效力。
仲裁程序的主要内容
仲裁程序通常分为四个步骤:仲裁协议的签署、仲裁申请的提交、仲裁庭的组建和仲裁判决的执行。当事人签署仲裁协议,如果产生争议,则其中一方可以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庭由独立的仲裁员组成,其判决具有同等的效力。如果当事人不满意仲裁判决,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争议。
仲裁庭的设置
仲裁程序必须由完全独立的仲裁员组成。为了确保程序的公正性,仲裁员需要完成特定的教育和培训,经过专业考核并获得执业资格。仲裁庭的职责是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审理证据,并最终作出仲裁判决。
仲裁判决的效力
仲裁判决是最终的,无法就同一争议进一步提起争议。其效力与法院判决一样,对双方当事人具有同等效力。如果任何一方不满意仲裁判决,则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仲裁费用
相对于机构化的法律程序,仲裁的费用较低。双方当事人需要向仲裁机构支付费用,包括仲裁庭的费用、仲裁程序的费用和其他处理费用。这些费用通常由仲裁机构和当事人约定并支付。
仲裁的适用范围
仲裁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争议,例如劳动仲裁、辞退违约金、工伤赔偿、离婚官司、知识产权、醉驾、刑事案件、交通事故、取保候审等。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几乎所有的法律争议都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观点:仲裁是一种高效的争议解决方式,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和较低的成本。在处理涉及到法律问题的争端时,仲裁可以减轻当事人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