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

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法律关系的主要方式之一,没有劳动合同的工作关系不仅存在无法明确权利义务的问题,还容易引发法律纠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虚假合同,而职工也往往只能选择默不作声,这是为何呢?本文将从各个方面解析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的问题。

1. 我们为什么需要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书。劳动合同规定了职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待遇、保险和福利待遇等经济权益,是职工权益的重要保障。

2.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明确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安排职工工作的规定。可见,用人单位未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

3.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

未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对职工的合法权益可能造成侵害,对用人单位也存在风险。如果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能会在职工权益未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随意解雇,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影响企业的声誉。

4. 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

订立劳动合同的方式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合同或电子合同,但是,书面劳动合同更容易被证明和维护。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基本情况、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避免造成后期纠纷。

5. 未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偿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如果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职工在诉讼过程中无法提供书面劳动合同作为证据,这给职工维权带来很大困难,不过依然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提出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但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并不意味着确定了劳动合同的内容,这在日后的法律纠纷中也很容易成为职工的绊脚石。

6.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财税法规定,雇主与员工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工资收入是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劳动合同,那么确立起用关系非常困难,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缴纳也将会受到影响。

7.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对方式

如果发现用人单位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没有配合职工的要求,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 总结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在我国尤其普遍,这对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都存在着很大的威胁。劳动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重要的法律文书,必须严格执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并在必要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