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根据国务院日前公布的《劳动合同法》,新的劳动合同法条款共38条。
合同签订
1.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劳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生效。
2. 劳动合同订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工作条件。
3. 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应当依法听取劳动者的意见。
试用期
4.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管理人员试用期不得超过12个月。
5. 在试用期内可以约定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但是试用期最后一个月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日通知劳动者是否转为正式雇佣关系。
合同期限与续签
6. 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3年。
7. 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2次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转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8. 工作完成时间未达到约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在约定期限届满前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
9. 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工作条件;
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违规,损害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恶意让劳动者做违法或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
10. 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职业道德;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与本单位发生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发生工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经过劳动能力鉴定,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劳动报酬
11.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不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12.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13.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劳动时间、休息与假期
14. 劳动者一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15. 用人单位应当每年向劳动者提供带薪年休假。
16. 劳动者依法享有婚假、丧假、产假、哺乳假等。
福利待遇
17.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18.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安排工作场所、劳动防护设施、劳动卫生条件。
19.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附加福利,包括但不限于带薪年休假、节假日福利、加班津贴、职业培训费用等。
劳动合同争议处理
20.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产生争议的,可以协商解决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1.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关系转移
22. 用人单位改变组织形式、性质或者所有制、与其他用人单位合并、分立的,劳动合同自动转移。
集体合同与劳动保障监察
23. 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可根据职工代表大会授权,就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待遇、教育培训、工作时间等事宜签订集体合同。
24.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以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观点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规范了劳动用工市场的秩序。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履行好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劳动者也应当对自己的权益有充分的了解与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