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 仲裁庭
在商业和工业界,争议处理常常需要更快的、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愿意走仲裁道路,而不是司法诉讼。以下将会介绍仲裁和仲裁庭,以及仲裁在法律程序中的作用。
仲裁的定义
仲裁是当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由第三方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这个第三方的解决方法是仲裁裁决,这个仲裁裁决对两方均有约束力。仲裁协议可以在合同中预先确定,或者在争议发生时再制定。
仲裁和诉讼之间的区别
诉讼是指在法院进行的纠纷解决程序,各方必须出席庭审,并按照法院判决履行。相比之下,仲裁程序通常更加快速高效,仲裁员也可以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
仲裁庭和选任仲裁员
仲裁员类似于法院的法官,他们负责听取争议各方的证据、辩论、作出决定。一场仲裁可能会由单一仲裁员或多个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来进行裁决。选任仲裁员通常通过共同选定或者由仲裁机构来任命。
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是“裁决”的独立机构。它负责处理仲裁裁决申请、支持仲裁过程,选择仲裁员和裁决书的最终颁布。在中国,最知名并且最经常使用的仲裁机构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
诉讼和仲裁的成本
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通常成本高昂;相反,仲裁费用可能会更便宜一些,并且程序可以更快地得到解决。这是因为诉讼需要在定期的审理日期投入大量时间和成本,而仲裁可以更加随意,加快和减少程序时间和成本。
仲裁裁决的执行
仲裁裁决具有和判令一样的效力,但是不像判令那样需要通过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仲裁的的裁决应该被视为法律约束,使得仲裁裁决若没有执行,则对方有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处罚。
仲裁的优点与缺点
在选择使用仲裁时,需要权衡各种利弊。仲裁的优点是高效快速,对于双方来说更加便宜,也更加高效。但是,仲裁也有缺点之处。比如,仲裁的结果是终局性的,通常不能上诉或悔过。此外,仲裁员可能缺乏在同类案件中获得的经验。
结论
尽管仲裁不能解决所有的争端,但它已成为商业争端解决的最流行选择之一。因此,它在更广泛的商业法律体系中不断地获得重视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