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种强制措施,指被拘留和被羁押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初查阶段或正式起诉阶段,由有关司法机关将其逮捕或羁押的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的非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
1、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数罪并罚案件的被告人;
2、妨害公务、寻衅滋事等轻罪案件的被告人;
3、涉嫌犯罪而不必羁押的嫌疑人;
4、在放弃法定假释等情况下的被羁押人员。
取保候审需要扣留什么
取保候审的措施要求被告人和嫌疑人经承诺,保证不逃避侦查和审判,不妨害证人和相关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前来接受法律程序。为此,司法机关需要扣留以下物品:
1、护照、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等证件;
2、往来港澳台通行证等出入境证照;
3、户口簿、驾驶证、行驶证、其它重要证件或证明文件;
4、保释金或保证人的个人身份证明和财产证明;
5、个人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机动车辆等可能已被用于犯罪或妨碍案件调查的物品或财物。
取保候审的禁令
取保候审中,被告人和嫌疑人需要遵守以下禁令:
1、不得改变住址,不得离开所管辖区域;
2、不得接触被害人、证人,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
3、不得到案件有关地点活动;
4、不得购买、持有或者使用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5、不得出境或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边境;
6、不得从事可能妨碍案件调查的行为。
取保候审的期限
取保候审的期限分为临时取保候审和定期取保候审。
临时取保候审:对于一些暂时无法定罪、量刑或予以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警方可以对其采取临时取保候审措施,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
定期取保候审:在案件侦查结束后,一些没达到逮捕的条件的嫌疑人或者达到逮捕条件但又不必逮捕的嫌疑人,要求警方批准取保候审的,可以实行定期取保候审。定期取保候审的最长限期通常不会超过六个月。
取保候审的后果
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产生以下后果:
1、案件调查不清或证据不足等情况下保全自己权利;
2、问题较小被取保候审,且最后判决结果实际上并不影响他的社会评价、工作岗位、家庭等;
3、反复被取保候审或达到逮捕条件被羁押;
4、违反取保候审期限中的禁令、保证承诺或者相应的法律规定,可能会面临额外的处罚。
如何撤销取保候审
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申请撤销取保候审:
1、准备好所需证明材料,例如住址证明、身份证明等;
2、向办案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或经口头申请办案机关同意后申请;
3、申请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办案机关接受审查;
4、如被取保候审人连续两次接到取保候审期满前依法开出的传票未到案件有关机关接受,或者接到案件有关机关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办案机关可以对其撤销取保候审。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申请取保候审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没有前科、前罪或前查记录;
2、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住房和家庭背景;
3、身体健康,没有患有精神疾病,未吸食、注射毒品;
4、在取保候审的期间内保证不逃逸、不妨碍案件侦查和不可能再次犯罪。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在申请和执行取保候审时,需要知晓以下注意事项:
1、要按照正规程序申请取保候审,不要扰乱司法秩序;
2、在取保候审的期限中,要按时到达,不要违反保证承诺;
3、禁止从事任何可能会妨碍案件侦查或审判的活动;
4、在执行取保候审时,各方要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不能超越法律规定。
结论
取保候审是一种非强制措施,允许被拘留和被羁押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初查阶段或正式起诉阶段,由有关司法机关将其逮捕或羁押的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的非强制措施。在申请和执行取保候审时,需要按照正规程序和法律规定执行,如有不适当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撤销取保候审或面临额外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