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又关起来
最近,一篇题为《北京警方扫黑除恶?!取保候审的状元面临无罪不审理》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解析现象原因,并提供应对措施。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对于因涉嫌犯罪而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如逮捕、拘留等),但在案件侦查期间,不需要继续羁押,可以取保候审的一种措施。
为什么会出现取保后再关?
虽然取保候审是不羁押的,但取保人也有义务遵守取保期限、不离开指定地点、不接触被害人、证人等等规定。一旦被取保人不遵守上述规定,会引发司法机关采取更严格的强制措施。
何时会采取更严格措施?
被取保人不遵守取保规定,且情形属于吸毒、妨害作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情形之一时,司法机关会在取保期限内取消取保决定,转而采取逮捕措施。
在案件侦查期间,如果被取保人实施了新犯罪,或者逾期未归案,司法机关也可以采取逮捕措施。
如何避免出现取保后再关?
作为被取保人,一定要遵守取保规定;作为律师,一定要普及法律知识,防止被取保人因为不了解规定而“误入歧途”;作为司法机关,需要权衡利弊,遵循法律原则,谨慎决策;作为社会公众,要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积极拥护司法公正。
结语
从本质上讲,关键在于被取保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不是取保措施本身有问题。避免取保后再关,需要依靠被取保人自律、律师的指导、司法机关的审慎和公众的监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维护法治社会,共同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