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方式,其主要内容是由第三方机构对劳动争议事项进行调查、仲裁,并凭借法律效力解决争议。在中国,劳动仲裁机构是由劳动行政部门设立和管理的,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之一。
何时需要进行劳动仲裁
当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首先要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具体而言,劳动争议包括但不限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纠纷、劳动报酬计算纠纷、社会保险纠纷、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纠纷、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终止等问题。
劳动仲裁的时效性
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的时限为1年。如果超过1年,一般情况下,仲裁机构是不会受理申请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证明劳动者因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的1年内申请仲裁的,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
劳动仲裁的申请可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书面方式可以邮寄、送达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交。邮寄或送达方式需要提供书面材料原件和副本,以及相应的收据和回执。电子邮件方式提交时,需将书面材料扫描件以附件形式发送至仲裁机构指定的邮箱,并在邮件中注明申请内容、双方当事人信息等相关内容。
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仲裁分为受理、调解、听证、裁决四个阶段:
1. 受理阶段:劳动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申请,并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2. 调解阶段:仲裁机构可以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则可终止仲裁程序,纠纷得以化解。
3. 听证阶段:无论调解是否成功,仲裁机构都会进入听证阶段,双方当事人都有机会在此阶段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裁决阶段:仲裁机构根据听证会的过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裁决,发出裁决书。
劳动仲裁的效力
劳动仲裁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裁决,有权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法院的审判程序又将重新开始。
劳动仲裁的优点
与法院诉讼相比,劳动仲裁程序时间相对较短。而且,仲裁机构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劳动争议,因此对劳动争议的特殊性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劳动仲裁的缺点
劳动仲裁仅仅涉及到劳动争议,而对于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失效”等问题则无法处理。同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公正的保护。
观点
劳动仲裁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针对以上提到的缺点,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仲裁机构的建设,加强对仲裁工作人员的培养和监管,保证裁决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促进更多的劳动争议和合同纠纷在仲裁机构内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