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后,经过保证金交纳、身份证件出示等程序后,可以回到家中等待审判过程中的被告人待判阶段。取保候审的决定通常由公安机关作出。
什么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
在我国刑事审判中,可以经过采取强制措施的形式强制约束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后,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另外,经过办案机关审查决定符合情节轻微的案件也可以取保候审,但这需得到检察官或法院同意。
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通常,被带走后第一次出现在公安机关,嫌疑人会被询问和调查。如果公安机关认为他们的证据足够,他们可能会被扣留。扣留期限一般不超过37天。在这段时间内,律师可以会见他们,他们还可以自述和具体询问。如果最终公安机关认为该嫌疑犯是无罪的,他们将被释放。如果,他们被认为有罪,公安机关将在限定的期限内提起刑事查究,并决定是否让他们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需要缴纳保证金吗?
在一般情况下,嫌疑人被扣留后,律师可以帮助支付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在不同城市和不同案件中也有所不同。通常,保证金在3万~30万之间浮动,且需要确保该资金来源合法。如果被告人在出庭次数的要求上没有完成,保证金也可能被没收。
取保候审期间有哪些限制?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条件,如不得出境、变更住所、就业、开设企业、与遇害人、证人接触等。同时,警察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调查和监视,以确保他们的行为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取保候审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最大的风险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在审判期间逃跑。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警方将追缉嫌疑人,并没收保证金,将对其的判决强制执行。
如何避免被取保候审?
首先,要避免犯罪行为,并遵守法律法规;其次,如果接到公安机关的传票或询问,要及时与当地律师联系,律师将为您提供相关法律建议和帮助,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公安机关是否可以随意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即使法律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程序,但是公安机关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也要有合理的理由和依据,不能随意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强制约束在家中,而是应该根据当事人的情况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
结语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可以在家中等待审判过程。但同时,取保候审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在避免被取保候审的同时,合理对待取保候审制度,切实履行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