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接受审查起诉后,可以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如果取保候审申请被批准,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被保释出来,在指定期限内等待案件审理的结果。
取保候审的保障措施
对取保候审的人员,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保证他们的诉讼权利得到保障:
通知义务和告知权利: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知被释放人员出庭;同时,被释放人员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不得再次拘留:被释放人员如果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不得再次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金:被释放人员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取保候审金作为担保。
哪些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人员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因被确定为适用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在刑事立案侦查中认为不必执行刑事强制措施,因被确定为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
要想顺利申请取保候审,以下是需要满足的条件:
本人或其近亲属提供担保(无法提供担保的,可以在担保人提供相应资产作为担保的情况下执行取保候审)。
有固定的住所或者其他的生活保障。
有合法的收入来源或者其他的财产作为担保。
保证本人在主持案件期间主动到案和接受有关机关的调查。
没有前科或被判罚过。
取保候审的流程
以下是取保候审的申请和审批流程:
第一步: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第二步:申请被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审核,需要提供担保人材料,并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取保候审金。
第三步: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审核通过后,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的请求。
第四步:法院审查,并进行调查、了解申请人的情况、询问担保人、听取申请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或对保释条件和取保候审金数额予以规定的裁定。
第五步:申请人接到裁定书后,缴纳取保候审金,然后被释放。
取保候审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虽然取保候审能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暂时避免在监狱中度过审查起诉的期间,而是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等待案件结束。但是,取保候审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出现逃跑行为可能会被追究其主要担保人责任。
在等待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地区,且需要定期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报到,并且需要配合警方的调查。
在指定期限前完成案件审理并作出判决,否则将自动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被释放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重新接受刑事强制措施。
结论
总体而言,取保候审是一项保障诉讼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但申请取保候审时也需要考虑自身情况以及是否符合申请条件,确保理智行事,顺利度过案件审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