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劳动仲裁法第47条

劳动仲裁法第47条是什么?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或者递交仲裁申请,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调解或者裁决的一种法律程序。劳动仲裁法第47条规定了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并规定了关于劳动仲裁申请材料的要求。

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

根据劳动仲裁法第47条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处理:

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问题;

工资、福利待遇等报酬问题;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问题;

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问题;

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问题。

劳动仲裁法第47条

劳动仲裁申请材料的要求

劳动仲裁申请应当包括下列材料:

劳动仲裁申请书;

与劳动争议有关的证明材料;

依法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被申请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及其它必备的个人或单位信息;

劳动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要求调解或仲裁的请求;

申请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

根据劳动仲裁法第4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劳动仲裁。逾期申请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有正当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劳动仲裁的,可以不受理时限的限制。

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仲裁的程序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受理劳动仲裁申请;

组成仲裁庭并开庭审理;

当事人陈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提供证据;

仲裁庭调查取证;

当事人进行质证、辩论、申请补充证据;

仲裁庭进行适当调解,或裁决并作出书面裁决书;

当事人按照裁决书执行;

其他需要的规定。

劳动仲裁的结果与执行

根据劳动仲裁裁决书的内容及时期限,被告将工资、福利待遇等款项予以支付,如果不履行裁定的,申请执行时劳动仲裁裁决书即为强制执行的依据。

仲裁裁决书的效力

根据劳动仲裁法第47条的规定,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并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仲裁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不得再行变更或撤销,但存在以下情形的除外:

是基于虚假证据所做的;

是基于假冒人的情况下所做的;

是违背公序良俗所做的;

是基于未经合法仲裁委员会组织人就劳动争议仲裁所做的;

是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做的。

劳动仲裁的优势与不足

劳动仲裁相对于法院诉讼具有以下优势:

程序简便。

适用范围广泛。

强制力强。

时间短、效率高。

然而,劳动仲裁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无法审理涉及公司解散、公司破产、违法减员等问题;

仲裁机构的公正性和法律适用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结语

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解决争议,是一种快捷、方便的方法。虽然劳动仲裁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其优势还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打算通过劳动仲裁解决自己的劳动争议的人而言,这个法规一定要了解清楚,以免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出现问题。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劳动仲裁法第47条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